书城军事舰空导弹科技知识(上)
10200900000018

第18章 中国红旗系列舰空导弹

HQ(红旗)-1

中国根据苏联C-75型(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1958年6月开始仿制,1964年12月定型。1965年1月10日,地空导弹第1营首次使用红旗-1号击落U-2飞机1架。

该系统由导弹、发射架、制导站等组成。导弹采用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弹长10.90米,弹径0.65米,翼展2.56米,发射重量216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射程13-29千米,射高3-22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68%。由于该系统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故不久就不再生产。

HQ(红旗)-2

1965年根据空中威胁的变化,开始了“红旗2号”防空导弹的研制,在“红旗1号”的基础上扩大杀伤空域,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战斗使用性能。

它于1967年6月27日定型,随即装备部队。同年9月8日,我海军防空导弹部队在浙江嘉兴首次用新研制的“红旗2号”防空导弹,在有干扰的条件下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证明了该导弹采取的抗干扰措施非常有效。

在以后的防空作战中,用“红旗2号”又击落过3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1架米格——21战斗机。

“红旗2号”的研制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已由单纯的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

1965年提出研制的红旗-2,正是针对SAM-2暴露出来的缺点: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重点是加强了抗干扰措施,后来大量生产,生产型红旗二称为红旗二甲。其改进型有红旗-2B、红旗-2F、红旗-2J、红旗-2P等。

红旗-2B为机动式中高空、中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1973年开始设计,1984年定型。该系统由导弹、发射架和制导站等组成。基本作战单位为营,包括6部发射架及底盘、24枚导弹和1个制导站。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不仅具有迎向攻击能力,还具有侧向攻击和尾追攻击能力。弹长10.84米,发射重量2322公斤,最大速度3.8马赫,射程7-35千米,射高1-27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73%-92%。

红旗-2B采用了液体燃料储存技术,燃料可以长期保存在弹体中,无须战时加注,这使得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为红旗-2从一种半固定式导弹向半机动式导弹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导弹的引信采用了调频相位比较装置。改进后的弹体机动过载承受能力增加到20G,使得它能攻击反导弹的机动和迂回突防目标。

经过改进,红旗-2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升级,在对付中高空目标方面,其性能优于台湾天弓-1型。可以对轰炸机、歼击机、侦察机实施有效攻击;甚至可以用来对付高空侦察气球、直升机、空对地战术导弹。厘米波的202相控阵雷达可以指挥一个导弹营的6发导弹攻击三个不同目标,也可以导引3枚导弹同时攻击一个目标。

整套红旗-2系统的控制实现了数字化,计算机化,尤其突出的是红旗-2的抗干扰能力,诸如反电子预警,识别箔条干扰之类的东西只是小意思,抗欺骗式干扰和抗反辐射导弹才是它的强项。对付反辐射导弹它甚至可以直接去拦截,以硬杀伤的方法摧毁反辐射导弹。

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许多人很诧异:为什么参加过1984年国庆阅兵时的“老兵”“红旗-2”导弹方队又出现了。其实,“红旗-2”导弹总共发展出5种型号,1984年阅兵式出现的是“红旗-2J”型,1999年出现的是“红旗-2乙”型。与原来的“红旗-2J”导弹相比,“红旗-2乙”型除了外形有点相似外,其余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红旗-2乙”更换了性能更佳的引信和大威力弹头,新型发动机改善了弹道特性,适应了作战空域扩大和目标速度的提高,准确可靠的抗干扰数据指令传输使导弹更难被摆脱,全新弹载电池重量大幅减轻,并大大提高过载负荷,搜索雷达增加了测距、电视追踪、单脉冲体制等抗干扰措施,另外增设大屏幕作战指挥图,以方便指挥员了解最新情况,添加动目标显示和敌我识别功能。

“红旗-2乙”弹长10.8米,弹体最大直径0.5米,重2233千克,最大速度4.2马赫,射程7千米-35千米,射高1千米-27千米,能同时攻击3个速度在560米-750米/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