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10199400000064

第64章 大自然也需要生存

有人说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的思维、决策与行为上的偏差引起的。这话一点儿不错,人的思维一旦偏离正确轨道,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决策与行为上的失误。这里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首先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实际上,人类的力量远比人类自己想象的小得多。但是人类曾经将“欲与天公试比高、人定胜天、战天斗地、战胜自然、控制自然……”等口号喊得震天响。而自然界作为一个大系统、大生命,人类岂能消化得了呢?我们可以把大自然看成是一张网,而人类只不过是网上的一根绳,人类在网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波及自身,并且是牵一发而动整张网。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回报,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如同战争没有赢家。同样,人与自然对抗更没有赢家。人类毕竟不凡,已经在反思自己的行为。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各国政府首脑级别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二十一世纪议程》,与地球签订了“天人合一之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还要有正确的行为。过去人类把自己的需求永远放在第一位,而无视自然界的对策。自然界也有对策吗?有。它的对策是获得“最大的保护”——力图达到对复杂生物结构的最大支持。既然这样,我们人类应该节省大自然的支出。

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从自然界中索取物和能量,从而实现自己的需求。如果人类完全以自己的利益对待自然界,就具有掠夺自然的性质,大自然的资源就会入不敷出。这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再也不能见到动物就要穿裘皮大衣,见到野鸡马上就想烹饪。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进行道德规劝:“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置罩不得布于野。獭未登鱼,网置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彀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这段话体现了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就像小家庭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就会节省很多支出,减少资源的浪费。

不幸的地球在哭泣,不幸的地球在告急。人类需要生存,自然是个大生命系统,也需要生存。人类活动必须兼顾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生存的利益,实现两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