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出典】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原作】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着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20岁,南游江淮。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因对李陵军败匈奴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历史散文出于此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故事】
秦始皇以专制暴虐的手段统治天下。他死后,儿子胡亥接位为秦二世,在暴虐之外还增加了昏庸。百姓汹汹欲变,局势很混乱。
这时,阳城地方有个人名叫陈胜,字涉,是个无产无业的穷苦人。年轻时,为了糊口,做过帮人家种田的雇工,每天从日出到日落,辛苦地在别人田里劳作,挣的钱只够填饱肚子。
有一天,陈胜和好几个同伴,耕地到太阳当顶,累得浑身是汗。看看主人不在近旁,大伙儿就歇下来,坐在田埂上擦擦汗、喘口气。陈胜想想自己,身强力壮,头脑不笨,哪一点都不比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差,却困在这里受苦,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出头。看看坐在左右的同伴,情形也跟自己差不多。他又难受又愤恨地对大家说:
“喂,弟兄们,假如有朝一日出头了,富贵了,可不要忘记今天的穷兄弟啊!”
那几位雇工都笑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说:“你是个给人家种田的穷苦力,怎么可能富贵呢?”
陈胜站起身来,叹了口气,摇头自语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就自顾下田去了。
过了些时,秦朝征发穷人到渔阳去当兵,编成九百人的队伍,停驻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陈胜也在其内。陈胜在队伍中结识了一个人,名叫吴广。两个人都是队里的小头目,都对自己的处境强烈不满。
在大泽乡,恰好逢上连日大雨,道路不通。大家计算行军的日子,估计抵达渔阳时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日期。秦的法律,过期是要杀头的。陈胜、吴广就商定,想办法鼓动大家起义造反。他们就杀了带头的将尉,攻下了好几个县城,举兵反秦。
后来,陈胜招兵买马,接纳文士,打了几个胜仗,声势大振,就立国号为“张楚”,自封为王。以前和陈胜一起种田的雇工听说陈胜封了王,想起他说过的话,感慨地说:
“陈胜讲得不错,他果然是天鹅,飞得多高多远啊!我们却只是可怜的燕雀罢了。”
陈胜的农民起义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这次农民起义,终于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几年后,秦朝就被推翻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便是该文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