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论语·泰伯》。
【原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着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曾子教学,在主体和绝大多数方面确实是师承孔子,但在弘扬孔学的同时,他自己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这大约也正是曾子所以能够成为孔子的传人,而不是别人成为孔门第二代掌门的原因。
孔子一贯主张仁者爱人,有教无类,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而曾参却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意志。以致有一次,一个弟子竟然问曾子:“您为什么总强调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呢?听说祖师孔子并没有这样强调啊!”
曾子针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读书人当然不能没有坚强的意志、恢弘的心胸啊!试想一下,一个懦弱的人,一个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的人,一个小肚鸡肠、与人不可共事的人,他又怎么可以完成仁者普济天下的重任呢?”
弟子已似乎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说道:“我明白了,老师所以要我们刚强而有毅力,原来和祖师孔子的倡导是密不可分的。”
曾子看到弟子已经领悟了精神实质,高兴地笑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