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10198400000021

第21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出典】

苏轼《定风波》。

【原作】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思想博杂,于儒、道、释均有吸取融汇,并由此而形成独特的人生态度。在政见上倾向儒学,在人生处世上出入庄老禅宗。积极从政,坚持操守,但反对欲速轻发,既为新党所不容,亦为旧党所不满;然其生活态度“期于静而达”,观察问题颇能超脱,处世接物又复旷达,故虽历尽挫折漂泊,始终达观。其文学主张受欧阳修影响,反对五代宋初浮巧轻媚的文风。其理论主张对宋代诗文革新贡献甚大,对后代也有影响。其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俱为一代大家。散文为后人所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文坚持了欧阳修文平易之路,而更为畅达自由;文体多样,风格亦多样。诗存2700余首,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山水游记、朋友唱和乃至艺术创作的经验和鉴赏诸多方面,抒写情怀,慨叹人生,讥弹时致,寄寓名理,无不形象鲜明,神味完足。苏诗风格多样,对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诸人均有继承发挥,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个性极为分明,实现了他“系风捕影”能充分达意的文论主张。苏词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刚健为主,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才能,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故事】

北宋时有个王巩,字定国,他的祖父王旦、父亲王素都是朝中大臣,家道显赫。

王定国爱好文学,跟着大文豪苏轼学写诗文,相当努力,对苏轼的人品也十分钦佩,常常是老师家的座上客。

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由于观点不同,在某些诗词中有讥讽新法的诗句。王安石罢相后,新法与新党人物渐渐变质,一些借新法投机的家伙,乘机捏造无中生有的罪名陷害苏轼,把他从潮州捉到京师逼供,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乌台(御史台)诗案”。

老师倒了霉,学生也受到了牵累。不久,苏轼死里逃生,出狱贬官黄州。王定国则被贬到更偏僻遥远的宾州(在今广西),当了三年监酒税的小官。王定国家中有个歌女宇文柔奴,也陪伴主人一同到宾州生活。

王定国本是贵家子弟,突然遭此飞来横祸,已经够严重的了,不料三年之中,他和宇文柔奴又遭到许多折磨,弄得几乎死去。然而,即使这样艰难生活,他们也不悲伤绝望,只是默默地熬着过日子。

三年后,王定国和宇文柔奴才从贬谪地归来。苏轼闻讯,前去慰问叙旧,细细谈说别后的贬谪生活。好在双方都是胸怀宽阔的人,说到辛酸处一概看作过眼烟云,说到苦中作乐的温馨生活时又觉得欢欣愉快。

苏轼见宇文柔奴虽然清瘦了好多,看上去反而年轻了些,眉目依然娟丽,没有留下哀伤愁苦的痕迹,便问:“岭南的风土,该是不好吧?”宇文柔奴却含笑道:“岭南风土固然不能说好,然而,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也就不管好不好了。”苏轼听了大为感动,觉得她能这样安然地与王定国共度患难,实在难得,为了赞美她,便写了这首《定风波》词,“此心安处是吾乡”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