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10198400000016

第16章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出典】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故事】

1168年,辛弃疾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通判。建康是长江下游的重镇,素有“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有一天,辛弃疾和史正志及同僚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登上建康赏心亭,走到楼前,凭栏遥望。看到楚天千里辽阔,秋色无边无际,楼下的秦淮河直通长江,水连天,天连水,水天相接,也不知它的尽头在哪里。放眼望去,那一带带、一层层的远山,有的高耸挺拔,好像是妇女鬓发上插戴的碧玉簪;有的舒缓纡曲,仿佛是儿童头上那螺壳般的发髻。这时,它们也似乎满怀着愁恨,默默无语地对着满腹愁肠的辛弃疾。斜阳已经恹恹地西沉了,不对有若断若续的大雁飞鸣而过。它们的鸣声,从远处传到楼头,传到辛弃疾的耳边,勾起了他的乡思。

这时候,辛弃疾倚着栏干,看了一下江天暮色,把刘汉赠给他的那柄宝剑拔出鞘来,细细地抚弄着。“给你,千万不要让它闲着!”刘汉临别时的叮咛嘱咐,顿时在他的耳边响起。这声音简直像是重锤敲打着他的心扉,使他惭愧,使他悲愤。他把剑重新插入剑鞘,一次次地拍击着栏干,借以发泄那不可抑制的忧愤。这时候,游人渐渐地离开了,还没有走的游人经过辛弃疾的身边,看着他一会儿抚弄宝剑,一会儿拍击栏干,都投以惊诧的目光,但谁能理解他这时的心情呢?

空中传来了几声归雁的鸣叫,辛弃疾的心情更加悲凉了。他下意识地转过身去,向北眺望。啊,故乡不就是在这个方向吗?大雁都知道追寻踪迹飞回旧地,更何况漂泊江南的游子呢!他想起西晋时的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吹起,便思念自己的家乡吴中鲈鱼的美味,于是立刻弃官回家。可是自己的家乡呢?如今还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想回去也回不了!既然如此,那就在南方买一点儿田地,盖几间房屋,无声无息地终其一生吧!一想到这里,辛弃疾又觉得惭愧起来。东汉末期,天下大乱,有一个叫许汜的人就是这样为自己打算,结果先是遭到陈元龙的冷淡,后来又受到刘备的严厉批评。自己如果也追随许汜的后尘,买田置屋,岂不愧对刘备这样具有英雄豪气的古人!不能,不能这样做!辛弃疾猛然拔出宝剑,凝神地看着锋刃上闪出的寒光。啊,来到南方已经六年了,国家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怎不叫人满怀愁肠!树木长得这么高大茂盛,怎不使人感慨年华易逝,报国无期?红巾翠袖的歌女呀,别再讴唱《后庭花》那靡靡之音了,谁能给我揩拭掉这忧国的热泪呢……

此刻,西天的落日只剩下最后一点儿余晖。断续的大雁声在空中回响。辛弃疾独立楼头,泪珠禁不住从眼眶里流了出来,心头的千思万绪奔涌而出,凝聚成一曲感人肺腑的《水龙吟》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