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10190900000016

第16章 钱钟书

钱钟书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大学教授。自幼钱钟书便聪颖过人,加之自己的努力,青少年时便已声名斐然。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着卓越的贡献。

钱钟书能力极强,即使是在清华,也表现得极其出色。他曾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把130万册藏书从甲字第一号(中文)和A字第一号(外文)通览一遍,还要批注。

在清华,钱钟书读书四年,修了33门课:29门必修,4门选修。英文、法文、伦理学、西洋通史、古代文学、戏剧、文学批评、莎士比亚、拉丁文、文字学、美术史,他都涉及。钱钟书的成绩十分优异,在当时的文学院乃至全校都难与为匹。

钱钟书从小喜欢给名人、名学者“挑刺”,到了清华园,看清了许多学术名流的真实面目,他就越发显得狂了。他在随便的谈话中,就敢挑剔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学问。

钱钟书天赐才情,记忆力超群,但他的刻苦却又是非常人可比的。他一个星期读中文,一个星期读外文。周六将读过的书整理好,写好笔记,然后抱上一大堆,到图书馆还了,再抱一大堆回来。

1932年,钱钟书认识了清华外国语研究生杨绛,两人一见钟情。杨绛也是出名的才女,才子佳人的姻缘,成了清华的一段佳话。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他和杨绛结婚。同年,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在国外留学期间,为博览国内不易见到的书籍,钱钟书日夜埋首苦读于图书馆内,孜孜不倦。因为用脑过度,患上了长期头晕症。后来回国后很长时间内每到晚间,只能闭目静坐,什么事都不能做。

1937年,钱钟书获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38年,钱钟书偕杨绛回国,在香港上岸,至昆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1949年后,钱钟书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文革”爆发后,钱钟书夫妇均受到冲击,去河南“五七”干校改造。他62岁时才拖着“老弱病残”之躯回到北京,此后潜心著述《管锥篇》。

钱钟书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在文艺批评领域。他纵览百家作品,直言评点,开了一代文艺批评的新风。他写下了《谈艺录》、《管锥篇》、《宋诗选注》,都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作品。此外他还创作了《围城》等小说。《围城》作为学者小说,在艺术上有着卓然不群的风格,它的最显著的特色是讽刺与比喻的手法贯穿于作品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