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10190900000012

第12章 鲁迅

鲁迅1881年出生于没落的旧官僚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少年时,除了在绍兴三味书屋读过四书五经外,他对具有优秀传统的民间艺术,像戏剧、传说故事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898年春,17岁的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几个月后,转到江南陆师学堂的路矿学堂学习。1902年4月,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

到日本后,鲁迅首先选择学医,但发生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的“幻灯片事件”,使他感到“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在精神上”。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弃医从文的决定,离开仙台,来到东京开始潜心钻研文学。

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应邀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执教,还曾应蔡元培之请在教育部任职。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对“狂人”的心理描写,形象地揭露和控诉了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堪称五四运动中反封建的最强音。

从此,鲁迅的创作便一发而不可收,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封建礼教吃人为主题的作品相继问世,《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等作品相继发表。在《孔乙己》中,鲁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科举考试制度毒害严重而沦落的读书人的形象;《阿Q正传》通过阿Q这样一个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根源,反映了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下的农村社会的劣根性和下层农民的愚昧现状。

1923年9月,鲁迅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将《狂人日记》、《药》和《阿Q正传》等14篇短篇小说收入其中。三年后,鲁迅又出版了《彷徨》,收有《祝福》等11篇短篇小说。

除了小说外,鲁迅也写了大量散文、散文诗以及杂文,如《朝花夕拾》、《野草》等。作为一个学者,他还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

1930年初,鲁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政治团体“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发表著名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真正意义上的领袖。1931年2月,柔石等“左联”五烈士被害,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针锋相对而又巧妙地同国民党当局对革命文化的疯狂“围剿”进行不屈的斗争。

在鲁迅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的战斗精神以及他对中国黑暗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无情的批判,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上万人自发地为鲁迅先生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葬礼,在棺盖上,民众代表为他覆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鲁迅是一位为了中华民族新生而奋斗终生的文化巨人”,这是人民大众给予他的最恰当的评价。

在“五四”时期白话文和文言文的针锋相对中,鲁迅是以白话写小说的第一人,他写下将近30篇小说,充分地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这是一个挣扎的时代,一个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时代。鲁迅的小说主要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了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的生活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些小说随后收集在《呐喊》和《彷徨》两个短篇集。和旧民主主义时期上层知识分子提倡的所谓政治小说、社会小说不同,鲁迅不仅以优秀的艺术语言坚定地证明了白话应该是民族文学的新语言,以实际的行动为白话扩大阵地,并且一开始便将文学艺术与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通过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现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杰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