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188200000027

第27章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4)

拒绝孩子要选择对父母有利的环境。比如,不要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上辈人家里;不要有其他亲属在场;不要在众人面前。无论孩子在什么地方与你对峙、和你大闹,你都不要着急,一定要把孩子带回家,让他单独面对你。这样,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气势,让孩子有一种情景压力。你可以坚定地、不容置疑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爸妈很不高兴!”“此类事情不允许发生第二次,爸妈不会支持你的任“生行为!”

孩子回家后继续哭闹,父母要掌握以下几点:一不要打孩子;二不要骂孩子;三不要给孩子讲道理;四不要离开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耐隹“生子和孩子耗。切记:态度要坚决,不要暖昧。

所有孩子都会暗中观察父母的反应,只要父母态度坚决,孩子就会妥协。通过此事,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就不会轻易再和父母闹。当孩子“服软”后,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表示关爱,要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恩威并施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要让孩子知道,爸妈不支持他这种行为,但爸妈仍然爱他。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朋友只要理智且坚定地坚持数次,换来的就会是孩子终生懂事、守规矩,换来的就是家长一辈子的省心。这是非常划得来的事情。

第四。用智慧拒绝孩子。

用“智慧”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是家教中的高超艺术。这样,既不伤害孩子,又让孩子接受了人生哲思教育。请看下面这位智慧型家长是如何做的。

一名高二学生缠着让爸爸买,爸爸笑了笑,没有表态。晚上爸爸给孩子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儿子:

今天中午,你向我提出要买,我当时没有考虑成熟,没有正面回答你,现在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你。

首先感激你对爸爸的信任,能把你的想法告诉我。对于这个事情,我和你妈妈的意见是:咱家家境虽然不好,但你的生活、学习必需品,我们想方设法也要满足你。可买可不买的,我们就要打个迟疑了。我们也想满足你的要求,但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对你负责任。

下面我把《中国英才家庭造》这本书上清华学子于洋的一篇文章转抄给你,希望你能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和爸妈对你最真挚的爱。

深深爱着你的爸妈

另附于洋的文童:

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给谁太多,也不会给谁太少。从我们呱呱落地时起,上帝便给了我们相同的人生资本,后来的盈亏得失,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我庆幸上帝给了我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用这些资本做了一桩大买卖,我还将做一桩桩更大的买卖。

很多人羡慕我的成绩,但他们不知道我的成绩是我在放弃了许多东西之后才得来的。当他们出去游玩时,我在反复熟悉物理实验;当他们半夜还在网上聊天时,我在对着磁带练英语;当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时,我在攻克三角函数。我的电脑没有上网,可我的电脑水平并不低。我会使用、,我会语言,同学们想要重装系统,都要请教我。但是他们无法想象我居然不知为何物,不会玩任何网络游戏。我没有随身听、没有、没有、没有手机,我用于娱乐的东西只有一个足球、一对乒乓球拍、一副羽毛球拍。不是家庭条件差,也不是父母舍不得,而是我不要。我认为那些电子产品太奢侈了,如果生活太过安逸,学习就会被它们所累。古人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纨绔子弟少伟男”。人生活得过于志得意满的时候,就会缺乏追求。

事实上,上帝不会亏待你,如果你放弃许多东西,上帝会准备一份最为贵重的礼物送给你。

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在被拒绝中体验原则、摒弃恶习、克制欲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也是家长的职责。

六、倾听是一种态度

如果你不会说话,你至少可以倾听。如果语言是一种技巧,那么倾听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作为父母,不管你的学识、能力有多高或者多低,学会倾听,就抓住了和孩子沟通的关键。很多时候,倾听和理解比指导和批评更重要,也更有效。

善于倾听的父母,能聆听孩子的心声,能及时分享孩子的幸福、快乐,能在第一时间替孩子分担痛苦、烦恼。这样,既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又号准了孩子的成长脉搏。可以说,倾听是家庭教育的法宝,倾听是亲子沟通的灵丹妙药,学会倾听是做一名合格家长的基本素养。

《圣经》告诉我们:“要快乐地听,慢慢地说。”上帝赐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巴,其目的是让我们少说多听。现实中的很多家长由于不会倾听而吃尽了苦头,孩子向他们关闭了心扉,亲子关系也蒙上了阴影。

场景一

放学了,孩子高高兴兴回到家,妈妈正在做家务。孩子走到妈妈面前,高兴地说:“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的同桌了!”

“表扬你同桌和你有什么关系?”

“我们组长受到表扬,我当然高兴了!”

“尽讲些不痛不痒的话,老师又没表扬你。”

“妈妈……”

“不要多说了,没看我忙着吗?做作业去吧!”

孩子的表情一下子由阳光灿烂变成了阴云密布。

场景二

家长会上,王博挨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爸爸找到王博。

“你让我丢尽了脸,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挨老师批评!你说说,你为啥和同学打架?”

“他借我书不还,还口出狂言!”

“你总是有理,难道老师冤枉你了?”

孩子嘟囔道:“我、我……”

“不要再说了,打架总不是什么好事情!”

孩子呜咽着:“是他先动手!”

“我不给你当裁判,我只知道老师不会无故批评你!”

孩子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以上两位家长,由于不会倾听,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因此不再信任父母,甚至还会怨恨父母,这样的亲子关系还有什么和谐而言?这样的家教还谈什么质量?

关于倾听,有一件事让我感受颇深。

一次,我和朋友刘峰在谈话,刘峰的儿子乐乐在旁边玩耍。乐乐一会儿拿自己叠的纸飞机让爸爸看,一会儿拿自己画的火车给爸爸看。刘峰几次对孩子说:“我和爷爷在说话呢,你自己去玩吧!”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乐乐越来越不开心。一会儿,乐乐带着哭腔哀求爸爸说:“爸爸,我们谈谈心好吗?”看到孩子满脸失落,我知道孩子被冷落了,示意刘峰给孩子点儿时间。

刘峰走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子,拉着孩子的手,饶有兴趣地听孩子说话,并不时给孩子以回应。孩子滔滔不绝地说了五分钟,一脸满足、欢天喜地地到外面玩去了。刘峰是教育的内行,善于和孩子沟通,孩子三岁就养成了和他谈心的习惯。

孩子的要求多么简单,就要爸爸听自己说话;孩子的表达欲望又多么强烈,一旦表达受挫,就表现出沮丧、痛苦;欲望一经满足,马上就云开雾散。

关于倾听,我有这样的感受。别人向我咨询时,凡是专心听我说话,并不时用肯定的眼神给我鼓励时,我思路会更清晰、表达会更准确,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灵感,甚至会超水平发挥。本来支离破碎的理念,由于咨询者的认真倾听,我脑海里顷刻间纲目分明,讲出话来一套一套的。

有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年,在宁夏银川作完报告,有一位网瘾少年的母亲向我咨询。这位母亲是倾听的高手。她提出问题后,全神贯注地听我说话,并及时给予回应和互动。她时而频频点头,时而眼睛放光,时而竖起拇指,时而激动万分。这位母亲说:“太经典了,句句讲到了我的心坎上,听贾老师讲话,我感到内心通明透亮。”那天我发挥得特别好,连我自己也感到吃晾,我还有这么好的口才?我能对问题剖析得如此深刻?那一刻,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这位倾听者。

由于这位母亲听得好,感受得深,理解得世决。她通过调整自己、提升自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家教环境。孩子体会到了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勇敢地脱离了网络虚拟世界,通过努力,升了高中。这位母亲受益后,信心倍增,她于当年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认证。)(、年她下岗后,随即开办了心理咨询室,现在她在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这位母亲仅仅学会了倾听,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但帮了孩子,她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倾听态度决定着咨询质量。相比之下,那些不会倾听的家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的家长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漫不经心、面无表情、眼神游离、不时插话等行为,如此种种,都是不会倾听的表现。不会倾听,意味着双方配合不默契,意味着咨询氛围不和谐,这样咨询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由此可见,倾听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学会倾听是高素质、有教养的表现,学会倾听是智慧的开端。

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耍对孩子的讲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孩子和你说话时,你要表现出浓厚兴趣,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像听领导讲话一样,认真聆听孩子说话(事实上,哪个领导也没有孩子对你重要)。

要用眼睛注视着孩子,亲切地对孩子说:“什么事?说出来让爸爸听听!”

“儿子,你说吧!妈妈认真听着呢!”“你总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说出来让妈妈也分享分享!…妈妈最喜欢听你说话了!…你愿意说给爸爸听,爸爸高兴还来不及呢!”

第二。用肢体语言鼓励孩子。

倾听不单是忠实地当好听众,还要用动作和情感向孩子传达爱。

父母可以紧挨孩子坐下,抓住孩子的手、搂住孩子肩膀,用肢体语言传递给孩子母爱(父爱)和亲情。比如,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点点头,对孩子竖大拇指,给孩子传递肯定的眼神等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最可信赖的。能做到这些,孩子就会打消所有顾虑,向父母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第三,为孩子喝彩。

当孩子说到精彩处,或者某个闪光点的时候,父母可以表示激动。可以瞪大眼睛、张大嘴巴,甚至可以大晾小怪,给孩子鼓掌、为孩子喝彩。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真没想到,你的经历这么有传奇色彩!”“你的想法这么有创意!…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儿子!…你小小年纪,竟然这么有见识!”

言为心声,面为心色。和孩子说话要倾注一定感情,要发自内心。牵强、生硬的语言非但打动不了孩子,还会起反作用,孩子会认为父母虚伪、做作。你说的是心里话,还是在敷衍孩子,孩子都能感觉出来,父母欺骗不了孩子。

第四。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在倾听过程中,不管孩子的话合不合父母口味,哪怕孩子的话再幼稚、再偏颇甚至荒谬,父母都要让孩子把话说完,要让孩子把意思表达完整。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更不要用否定的语言,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孩子的感觉,不要怀疑孩子的经历,不要否定孩子的愿望。

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重视;反驳、否定孩子的话,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心不在焉,等于告诉孩子:

“我对你说的话毫无兴趣。”进一步讲,等于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根本不在乎你这个人。”

第五,承认并不代表同意。

在倾听过程中,父母首先要认可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对孩子正确引导。

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回家向父母倾诉。父母应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理解:“爸爸知道你很伤心。…妈妈理解你的感受,那时你一定很尴尬,甚至很无助。…从你的话语中,妈妈知道你心情非常沉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那么激烈的语言批评你,换了谁也受不了。但你仍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还有哪些不周全的地方。你能从此事中吸取些有益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不是很值得吗?坏事不是变成好事了吗?再者,老师可能用的是激将法。正因为老师喜欢你,才特殊关照你,响鼓要用重锤敲嘛!”

“还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也许能帮你。”

学会倾听,至少还有以下好处:

第一,让孩子多说话,等于有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描述能力,对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经常鼓励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能和父母无障碍沟通。通过沟通,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第三,通过倾听,当好忠实听众,满足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无形中填平了亲子之间的代沟,父母和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家庭教育也就进了良“生循环。

倾听是家庭教育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家长的基本素养。家长朋友能把倾听这门艺术掌握好,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了。父母听得越用心,孩子获得的尊重越多、得到的鼓励越大,孩子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倾听是一种态度,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关切。善于倾听的父母,能够通过倾听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从而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信心和力量。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做一个好的施教者,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七、站在孩子的高度思考

要时刻记住,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平视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寻求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这样能使我们的感知力变得更加敏感,有助于减少对孩子的误解和误导。

先给朋友们讲个故事。

圣诞节前夕,一位母亲带着五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节的赞歌,橱窗里装饰着枞树彩灯,乔装的可爱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孩子将会有多高的兴致,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

然而,她没有想到,儿子却哭着闹着要回家。

“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家你闹着要来,来了又要回家,我看你是成心捣乱!”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中充满了严厉。

“我,我的鞋带开了……”儿子抽泣着说。

母亲蹲下身来,为儿子系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会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可爱的小精灵,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难怪孩子要哭呢!那些东西放得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孩子看到的,只有男人女人的裤腿、裙摆和各式各样的皮鞋……好可怕的情景!

这位母亲第一次从五岁儿子的高度看世界。震惊之余,她立即把儿子抱起来,放在自己肩上。儿子开心地笑了起来:“妈妈,好漂亮的圣诞节啊!”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母亲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了这一道理。

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过这位母亲的经历:孩子莫名其妙地哭闹、无以名状地逆反、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变着法子捣乱等等。但家长朋友不一定有蹲下身子的感悟以及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的体验。没有和孩子处在同一高度,就无法拥有孩子的视角,也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因而,就不能真正理解孩子,更谈不到平等对待孩子。

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说:“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技巧。结合家庭教育,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