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188200000020

第20章 品格决定成就(3)

我还非常感谢我周围的朋友,万分珍惜和他们交往的时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社交圈都是比较有思想且追求进步的人,朋友们都曾给过我真诚的帮助。和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在一起畅谈生活、碰撞思想、切磋文笔、交流养生、打乒乓球、打太极拳。是朋友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朋友给了我友谊和快乐,是朋友让我比较成熟和睿智。对于这些朋友,我觉得怎么感激都不过分。

我还非常感谢县、市、省以及中央宣传部、文明办、妇联、团委、工会、关工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各位领导,还有中央、省、市各种媒体的编辑记者,是他们给了我鞭策、鼓励和支持,是他们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

我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所做的工作也不足挂齿,各级领导却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我再努力工作,也不足以报答他们的关爱之情。感激之情化做力量,我像一只上满发条的钟表,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总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我还非常感谢我的妻子儿女。是妻子为我支撑起了这个家,她含辛茹苦、默默奉献、从无怨言,她对这个家贡献最大,是家里理所当然的功臣。

由于这种感激之情是由内心进发出来,妻子能感觉到。妻子得到了认可、受到了尊重,身上美好的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真诚地感谢我的一双儿女。上天赐给我一双“金童玉女”,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让我的生命充满生机。是孩子给了我二次成长的机会、给了我追求进步的动力,是孩子让我认识到“父亲”这两个字的崇高含义、让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妻子、儿女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给了我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有了归属感。

我对前来咨询和求助于我的家长孩子,也常怀感激之情。他们对我那么信任,有的千里迢迢来找我,是他们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虽然他们的家庭教育还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他们的阅历是我不曾经历的。他们让我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让我对家庭教育多了一分感悟、让我的阅历更加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应该感谢他们吗?在谈话中,“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已成为我的口头禅。来访的家长和孩子,在我这里受到了尊重、收获了自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都会表现得信心十足。由于来访者接纳了我这个人,也会不折不扣接受我的观念和建议,即“爱屋及乌”。可以说,是我的感恩意识让帮教效果更上了一层楼。

在我的影响下,我的两个孩子也很有爱心、感恩心和同情心。儿子心肠特软,见不得可怜人,他常说:“那人多可怜,我们帮帮他巴”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瞎眼老太,便把自己买鞋的钱给了老太二十元,自己却买了双廉价鞋。亲戚朋友到我家带点礼物,儿子总有过意不去的感觉,有时他会念叨几天。儿子时常提醒我们:“啥时候去王伯家呢?”“今天去看我舅舅吧?”

“明天该去医院了,刘阿姨住院已经三天了。”每次去看亲友,儿子总嫌带东西少。上高中时,一位同学为一件小事帮过儿子,儿子一直记在心里。;()年,得知这位同学结婚,儿子不顾感冒发烧,赶到数百公里外参加了同学的婚礼,并给同学送了份厚礼。他说:“人情债是最大的债。”

一位哲人说过:“认为自己幸运的人是真正幸运的人。”女儿就是这样的人。女儿常说:“周围的人对我那么好,我太幸运了!”思想支配行动,女儿非肯瞳得感恩。;元旦,女儿第一次去香港,给所有亲戚都买了礼品。

她刚上班,工资并不算高,但每年春节、黄金周回家总忘不了给大家带东西,她宁肯自己手头拮据些,也不会落下一个人。女儿心态好,心理素质也好,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她善于替人着想,从不和人闹别扭。周围的人都喜欢这个“小妮子”,她人缘特别好。我几乎没见过女儿忧愁、烦恼的时候,每次打电话、发短信,女儿都会把快乐传递给我们,俨然一个幸运天使。

2003年4月,我母亲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前的几天,女儿、儿子都经常往医院打电话,给奶奶以精神安慰。特别是女儿打电话更勤,每天都要打数次电话,除了安慰奶奶,有时还给奶奶讲个笑话,以缓解奶奶的精神压力。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小妮子太可爱了,这么懂事的孩子!”

手术前后,我们兄妹几个全部都在医院。我们尽心尽力照顾母亲,变着法子让母亲吃好、休息好,还争先恐后给母亲输血,给母亲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医生、护士和病友,他们都称赞我们家风好,都说我母亲有福气。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对他人为你的付出表示认同和肯定,并传达你的感激之情。一个人连别人对你的关爱都不认同,想要别人认同你、接受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欧美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他们把母亲生孩子的过程制成短片,不断放给孩子看。孩子过了七八岁,他们让孩子抱着数公斤重的沙袋跑上一段路程,体会母亲孕育自己的感受。

美国人特别重视“感恩节”,每年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美国的“感恩节”,放假四天。“感恩节”期间,人们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受助的人内心油然升起一股感激之情,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现实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是“冷血动物”,不懂得感恩呢?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出了问题。感恩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爱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多数孩子不会感恩,不是没有感恩之心,而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感恩。

现代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是:父母都是干巴巴的说教,孩子们缺少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有几位父母从小给孩子创造了感恩机会,并引导孩子进行过感恩实践呢?

孩子生下来,从满月、百日、周岁、七周岁、十二周岁至十八周岁,中国的父母越来越重视给孩子过生日,生日筵席办得越来越排场。众多父母在给儿子过生日的时候,有谁思考过孩子生日的真正含义呢?孩子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啊!俗话说:“娘生儿好比是墙上跑马!…人生人,吓死人!”不少母亲都经历过胎位不正、难产、剖腹产、大出血等,哪一位母亲生孩子不经历一番人生磨难?哪一个孩子不是在母亲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中来到人世的?

我们何不利用好这感恩教育的最佳机会呢?我们何不把孩子的生日当做感恩教育的最好课堂呢?这一天,我们何不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比如洗脚、捶背、按摩、洗头、梳头等等。从小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事,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最好实践,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要剥夺孩子感恩的权利和义务。

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在身心上是不健康的,不能称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家长朋友,如果你真正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真正希望你的后半生幸福快乐,那就从小扎扎实实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吧!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要从小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给我们创造了生存的条件,父母的阳光雨露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这个恩我们今生今世永远报答不完。

要教育孩子感恩老师。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又教会我们做人。“师徒弟子,如同父子。”老师像一支蜡烛默默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恩呢?

要教育孩子感恩同学。同学给了我们友谊和快乐,同窗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友谊,我们要万分珍膳。

要教育孩子感恩周围所有的人。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能相识就是缘分,要万分珍惜这种缘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在一个口袋里装满豆粒大的白色石子,把其中两粒染成黑色,将口袋反复摇晃,两粒黑色石子相撞的机会几乎没有。

要教育孩子感恩大自然。感谢大自然赐给我们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河流山川、森林矿藏等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地球上有一百五十万个物种,我们能成为万物之灵、成为地球的主宰者,我们是多么幸运?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做人的感觉太棒了!

要教育孩子感恩竞争对手乃至敌人。人爱我,我爱他不难;人恨我,我爱他,这才是真德行、真学问。别人诽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仍能心存感激,这才是高境界,这是检查自己德行的极好机会。是对手和敌人给我们注了竞争活力,让我们常怀忧患意识,让我们永远不敢懈怠,让我们以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进一步讲,这些人为了成就我们,不怕被世俗误解,甚至还要扮演一个反面角色,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竞争对手和敌人成就了我们,让我们变得优秀和杰出,他们也是我们应该感谢的人。

学会感恩,益处多多;学会感恩,真正受益的还是自己。

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进社会肯定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在单位,你感恩领导;在公司,你感恩老板。感恩他们给了你就业的机会,让你带薪学习人生经验和谋生技能,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怀着感恩之心工作,你的各种能力都能发挥出来,你的工作业绩也会大大提高,结果必然是人缘、职位、待遇全面丰收。

相比之下,有的人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他们认为自己对单位贡献大、收低、怀才不遇;自己是“千里马”,没遇见伯乐;老板剥削自己了,自己吃大亏了。这样的人,心态不好、观念不正确,带着情绪工作,不情愿地工作,工作业绩断然不会好,发展前景也能一眼看到底。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无处不在。感恩生活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经历,感恩上苍赐予我们的一切。对你接触的人道一声真诚的感谢,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当感恩意识融进你的素质、感恩成为你的自觉行动时,你的人生境界就升华了。

假如你能把感恩这个“传家宝”传给孩子,你的孩子将会受益无穷。感恩之心会让孩子与世界相处得更加和谐;感恩之心会拉近孩子与幸福之源的距离;感恩之心会让孩子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感恩之心将给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

五、孝心是第一美德

孝心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和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很难想象,一个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缺乏爱心和责任的人,能够对社会、对他人有付出、有回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孩子只要在家能够做到“孝”,他的这种爱心和责任心就会随着事业的发展延及到社会和国家,他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回报、有担当的人。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我们的先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把“孝”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中国古代到近代,刑法里有一条叫“亲权处分”。儿子不孝,父母告到官府,要求官府判儿子死刑,官府会马上判。在旧中国,“亲权处分”是第一等处分,不必审问,也不需要调查取证,父母说的就是对的。

这样的法律,在法制社会看来有点近似荒唐,但在那时却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古人对“孝道”的尊崇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在旧中国,儿子不敢不孝,如果不孝,国家法律要治罪的,治了罪还不给你申辩的权利,所以,那时儿子怕父母。“亲权处分”这条法律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几年,后来才废除掉。

日本人也非常注重孝心。日本企业在招收员工时,员工对父母孝顺与否,往往决定着应聘的成败。

日本一家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人力资源部经理问一位早稻田大学毕业生:“你替父母擦过身吗?”大学生回答说:“从来没有。”经理说:“明天再来吧。不过来之前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这位大学生自幼丧父,由母亲当佣人挣钱把他养大。他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洗脚。当他第一次看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僵硬时,他不由得哭了。

第二天,他又去了那家公司。面试中,经理问了他几个问题后,又问到给父母擦身的事,大学生眼睛湿润了。他对着经理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如果不是您的指点,我从来没有摸过妈妈的脚。今后我要好好照顾母亲。”他被录取了。

这家公司之所以效益好,是因为有一大批有高度责任心并且热爱企业的员工。他们认为员工必须热爱企业,对公司负责,能做到这些的基础是热爱自己的父母。那些漠视父母的关爱、对父母不孝顺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爱企业,并为之付出呢?

近年来,在众多家庭中,“孝心”教育越来越被家长重视。这确实有必要,因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生活水平优越的现代社会,却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不知道“孝”为何物。

数年前,北京某大学一对教授夫妇,因为两千元钱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一天晚上,儿子向母亲索要两千元,当时已是深夜,家里没有那么多现金,母亲就对儿子说:“家里现金不够,明天一早到银行取了给你。”这本是件极寻常的事情,儿子却认为妈妈拒绝了他的要求。在他看来,这个家什么都是他的,妈妈居然敢不给他钱花!于是,怒气冲天的儿子拿起菜刀冲向了父母,两个教授丧命在儿子手下。这对有知识、有教养的夫妇做梦也不会想到,十多年给予儿子的百般宠爱,在儿子的心里居然变成了仇恨的种子。

我的一位老乡有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在郑州上技校。一天,父亲收到孩子的一封信,内容倒也精练,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只有短短五个字:速送五百元。父亲收信后卖了五百斤玉米,又借了些钱,第二天一早往学校送去,几次倒车,赶到郑州已是下午三点。孩子不在学校,同学从网吧把他找回。

孩子接过父亲送来的钱,没问父亲吃饭没有,没给父亲倒一杯水,冷冰冰地说:“你回去吧!”父亲说:“晚点还有车。”意思是想和孩子说说话。孩子看父亲磨磨蹭蹭,不耐烦地说:“你没事,我还有事呢!”父亲随口骂了孩子一句,孩子拿起砖头把父亲追得满校园跑。

养出这样的孩子,怎么不让父母寒心?但是“子不孝,父之过”,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源还在家长身上。

美德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从小没有在孩子心中植孝心的种子,它怎么会生根发芽呢?父母没有引导孩子进行“孝心”方面的道德实践,行孝怎么能变成孩子的自觉行动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孩子刚懂事时,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为长辈人做些什么,比如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端洗脚水、捶背、按摩等,让孩子从小养成替长辈人操心、为长辈人分忧的习惯。少年孝天成,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为长辈人做事就变成了孩子的自觉行动,对老人行孝,就内化成了孩子的基本品质。

可悲的是,一部分家长,不但不引导孩子为长辈人“行孝”,还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来伺候,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找到“当皇上”的感觉了。

不孝顺的孩子都是父母过分给予造成的,给予的多了,孩子就习以为常了。

没有孝心的孩子都是自私的,这类孩子光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因为行孝本身就是一种付出。“施比受更为有福”,不愿付出的孩子会有幸福快乐吗?

他的人生道路会一帆风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