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
10179300000039

第39章 英国空军显神威(3)

话虽如此,昼间空战并没有因此而宣告结束。直至10月份天气条件变坏以后,德国空军的活动强度开始大为降低。即使如此,每当天气条件较好时,仍继续对伦敦进行突击。在9月份的剩余日子里,每天都有轰炸机小编队突击伦敦,其中有几次对飞机工厂进行了大胆的突击。德国战斗机除了对较大的机群提供护航和掩护以外,还进行牵制性的游弋活动,有时还使用了战斗轰炸机。

同德国空军领导人的做法一样,帕克也在9月15日以后利用时间对过去几天来的经验教训加以回顾。经常出现的一个缺点就是,奉命去共同执行任务的两个中队未能汇合在一起,原因之一就是有时给他们规定的汇合点的距离太远,在取得汇合以前就与德机遭遇上了。有时,进行牵制性游弋活动的德国战斗机几乎把英国空军第11大队的全部兵力都吸引住了。有时,对由两个中队组成的编队的调动不妥善,使之极易成为担任高空掩护的德国战斗机实施俯冲攻击的有利目标。为此,帕克通知大队和防空分区的控制员,以后必须做出专门的安排,使用成对的“喷火”式战斗机中队去对付在高空飞行的德国战斗机,而且要注意两个中队的汇合地点,不使他们有可能在爬高过程中受到德机的俯冲攻击。在已知有高空飞行的德国战斗机正在接近的情况下,必须在防空机场附近部署足够数量的成对的“飓风”式中队,而在外围机场待命的其他中队则必须严密注意尚未发现的德国机群的动向。第11大队在战役的这个阶段取得的经验就是,战斗的胜利不仅取决于能够及早出动足够数量的中队,还取决于对留在地面的那些中队做好战备安排,以便在关键性时刻有战术预备队可以出动。

1940年11月14日,英国军需工业基地考文垂的居民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劳动,大部分在吃晚饭。天高云淡,月色如洗,是一个静谧的夜晚。但愿敌机不要来,睡一个平安觉。7时,空袭警报长鸣。还来不及躲避,法西斯德国飞机已经进入城市上空。

第一个目标——自来水厂。断了水,使你无法救人。继之袭击电厂、煤气厂、电话局、下水道和交通系统,使城市“血凝气绝”,一切陷于瘫痪。轰炸机一批又一批,如梭子织网,不放过城市任何一个角落。

凛冽的冬风将燃烧弹的火球刮向四面八方,全城陷入火海之中,消防车开到街上,橡皮轮胎马上给地面余烬烧熔了,空着铁轱辘爬行。市中心14世纪所建的圣马可教堂,这个英格兰引以自豪的艺术瑰宝,被燃烧弹击中了,持续烧到午夜,教堂圆顶轰然坍陷,拱门倒塌,只剩下了四壁残墙和一个钟塔。

从晚7时轮番轰炸到翌晨2时,共投下炸弹5万枚,其中燃烧弹3万枚,还有180枚由降落伞投下。德国飞行员在目击记中说,飞机飞离英国海岸(考文垂距岸180公里)时,还能看到考文垂的冲天火光,“这个城市肯定完蛋了”。

考文垂确实接近“死亡”,市中心夷为平地,工厂破坏三分之一,军工生产瘫痪,市民被炸死584人,炸伤865人。

由于考文垂还有生产能力,德国飞机又光顾了几次,到1941年4月的一次大轰炸为止,地面设施基本摧毁,5万所房屋化为灰烬,市中心原有3千所房屋仅存30所,25万人的繁荣城市成了“死城‘。考文垂是英国遭受轰炸最惨重的城市,考文垂在英文中成了”极度毁灭“的同义词。

英国首脑机关早已截获”月光奏鸣曲“的高度机密;后来还是

让德国放手毁了考文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战初期,德国研制出名为”超级机密“的无线电编码译码机,作为德国统帅部同团以上指挥所直接联系的绝密通信工具。因其可靠,希特勒总是用它直接下达重大作战计划。英国情报机关千方百计弄到了一部”超级机密“,通过它截获了许多机密。例如1940年9月6日,希特勒将对英国本土大轰炸,英国获知后采取最佳防空方案,以少数飞机分路拦截,打乱其阵势,使其空袭目标大部流产。同年7月2日德国要实施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也因英国的事先防范而未得逞。

英国通过”超级机密“截获了德国这一情报。但是,如何应付这次空袭,英国人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种方案是采取主动措施保卫考文垂,当时曾制订了一项代号为”冷冲“的行动计划,即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飞机,在一开始就挫败敌人的袭击。因为当时有足够的时间集中高射炮火、探照灯和烟幕防御设施,加强全城的救火和救护工作。用炮火和探照灯配合作战,至少可以迫使德国人在

高空飞行或把他们驱离目标。然而,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使德国人怀疑自己的密码已被破译,英国人已经事先得到了空袭的警告。接着,德国人就会更换一种新的密码系统,而已被英国人掌握的”超级机密“也必将失去作用。因此,另一种方案就是让考文垂的防务措施保持原封不动,对空袭作出合乎常情的反应,也就是要忍痛割爱,用牺牲考文垂城来保住”超级机密“。

面对这种困难的抉择,只有丘吉尔首相有权做出决定。他经过反复权衡,认识到”超级机密“的安全比一个重要工业城市的安全更为重要,因为”超级机密“在未来的战役中肯定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武器。为了全局利益,为了保证整个战争的胜利,只有牺牲考文垂来保住”超级机密“了,真是”弃卒保车“啊!

希特勒见”月光奏鸣曲“成功,更加宠信”超级机密“,一直使用到大战结束为止。此后,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对德作战,盟军总反攻在诺曼底的登陆,都靠”超级机密“取得了尖端情报。

四、看不见的”王牌战机“

在描写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文章里,往往可以看到”超级机密“的词浯,有关它的话题常常是躲躲闪闪,隐约其词,甚至自相矛盾。例如,有人讲,英国当时拥有一种名叫”巨象“的秘密武器,专门用来对付德军的一种”谜“。还有人说,这头”巨象“的真名叫”巨人“,德军的”谜“名曰”爱尼格玛“,是一种军用密码机。连严肃的史学家们也得不到多少真实的资料,英国学者温德博瑟写了本《超级机密》,法国专家贝特兰德出版的专著名曰《爱尼格玛——1939年到1945年这场战争里最大的谜》,当美国军事史学家多伊奇觉得这些书尚不足以披露真情时,曾于1970年只身闯进英国外交部,也只拿到了一纸空文,明明白白地写着:“文件到了2015年才能解密”。

人们猜测,“巨人”或许就是一台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然而,它是英国的超级机密,英国情报部门甚至规定,在机密使命结束后30年内,任何人不得走露丝毫消息,否则将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论处。于是,史学家们只得写下许多可能涉及到“巨人”的战争故事,这里不妨选取其中的一例。

公元1940年,当德军铁流突破法国马奇诺防线,英国远征军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下令着手实施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行动,要求德国空军首先全歼英国皇家空军。在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看来,英军的飞机只剩下不到700架,而他仅轰炸机就有1,200架,加上攻击机强击机,德军飞机数量至少3倍于英军,而且飞行员大多是训练有素的“秃鹰军团”成员,英国佬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

“鹰日”战斗打响了。德国轰炸机乱轰轰升空,气势汹汹扑向英吉利海峡,攻击机偷偷跟进,准备袭击英军飞机。然而,狡猾的英国佬似乎总是事先就知道德军的行动,躲在半道上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德军损失惨重。9月15日,总攻打响,戈林让前线的飞机倾巢而出袭击伦敦,1,100架“蝗虫”遮天蔽日,还未飞出海峡,又遇英军截击,残酷的空战进行了整整一天,戈林的“秃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两天后,希特勒只得决定无限期推迟“海狮”行动,处于劣势的英国军队一举扭转了败局。

在这次“海狮”行动中,对战局了如指掌的,不是戈林而是英国空军司令道丁。道丁上将手里真的拽着一张“王牌”,那就是布雷奇利庄园的“超级机密”。

1940年8月18日,天气转晴,是个有利于空袭的日子。

一大早,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部的中心监测室就做好了对付德军来袭的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监测室就开始忙碌起来,“皇家空军妇女后援队”的成员根据海岸雷达站的报告,在大地图上及时移动飞机的标记。接着,在山顶、教堂塔楼等高地对空监视哨和皇家空军侦察机发现德机的报告也都频频传来。

德国机群从法国升空并开始爬坡。道丁上将和他的指挥人员注视着那张大地图,暗暗思忖着皇家空军的战斗部署。

其实,德国空军的飞机还没起飞,道丁上将就从德国人的密码电报中知道他们参战飞机的数量及其攻击目标了。道丁的情报从哪里来的呢?这是英国的“超级机密”。

在伦敦郊外的一片绿树丛中,有一个神奇的庄园——布莱奇雷庄园。它是一幢维多利亚式建筑,优美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十分奇怪的是,在这座拔地而起、装饰华丽的大厦周围,还有不少小窝棚,看上去有些极不协调。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原来,这是英国密码破译机构的所在地。那些小窝棚是因为破译工作量增大,庄园的房间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员和设备而仓促盖起来的。

在这片不起眼的居住区中,聚集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这些人留着长发,衣冠不整,身着破破烂烂的花呢上衣,或是穿着皱皱巴巴的灯心绒裤,看上去行为有些古怪。他们之中有的是数学家和语言学家,有的是国际象棋大师和方格字迹填写专家,也有的是电气工程师和无线电专家,更有银行职员和博物馆馆长。

这里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除了在这里工作的人员以外,只有英国国家首脑人物和最上层的情报官员才能到这里来。至于其他的人,无论职务再高,也“谢绝入内”。

这里工作人员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利用一种先进的机器,破译德军发出的密码电报。后来,从这里发出的情报一律使用一个代号——“超级机密”。“超级机密”便是来自布莱奇雷的情报。

就是这个布莱奇雷庄园的“超级机密”,使皇家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大大受益,以致有人把“超级机密”视为英国看不见的“王牌战机”。

“超级机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大战开始的数年前纳粹使用的一种特殊密码说起。

纳粹在获取德国政权后,使用了一种不同于当时所有国家使用的新的军事密码,这种密码不是由数学家设计的、可以被其他数学家破译的密码,而是由一台机器编制的。这台机器被恰如其分地称作“谜”(译音为“埃尼格马”)。

1938年6月,英国情报6处的副处长孟席斯上校接到了他在东欧的一名特工人员吉布森少校的报告:一名拒绝说出自己真实姓名的波兰犹太人通过英国驻华沙使馆同吉布森接触,声称他曾在德国首都柏林制造“埃尼格马”机器的秘密工厂当过技术员和理论工程师。后来因为他是犹太人,被驱逐出德国。现在,他提出可以凭记忆为英国制造一部最新式的军用“埃尼格马”密码机,他要求的报酬是:1万英镑,给他及其亲属发英国护照,并允许他们在法国居住。

孟席斯上校接到这个情报后,向英国情报当局作了报告。后来经过1个月的调查和甄别,认为这个犹太人的话是可信的,因此决定答应他的条件。

这个犹太人被秘密转送到法国。英国情报人员为他安排了一个十分秘密的居住地点,并为他的复制密码机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那人根据记忆,不久就复制出一台“埃尼格马”密码机。用英国密码分析局雇员的话来说,“那是一部完美的密码机,是仿制工程的一个奇迹”。

仿制出来的“埃尼格马”密码机看上去很像一台老式办公用打字机。它的前部有一个普通的键盘,但在上端真正打字机的字键敲打的地方,则是闪现微光的另一个字母的扁平面。当操纵者触动键盘上的某个键时,譬如字母“A”,另一个不同的字母,譬如“P”便闪现在机器上端。操作时,密码员按动字母“A”键,电路沿弯曲的复杂线路一连穿过4个转子,然后撞击反射器,再沿不同的线路返回穿过转子线路,机器上便闪现出“P”字母。转子线路异常复杂,当时有相当水平的技术人员也无法对之进行分析。此外,一个、几个或所有的转子可随时变换,电子线路也随之完全改变。机器前部还有一组插头,也可随意变换,以此再次改变各条线路。而改变转子或线路,就意味着产生一组组新的编码。

按照这种方法译成密码的电文,发给拥有同样一台机器的电报员后,对方把机器的转子和插头调整到像“发送”机器一样的位置,他只要打出密码,上述发报过程即可颠倒过来,即按下键盘上的字母“P”,机器上部就可闪出原来的字母“A”,从而准确地还原电文。

“埃尼格马”密码机是德军情报人员的骄傲。德军最高统帅部通信总长费尔吉贝尔上校说:“这种密码机是绝对可靠的。由于使用时只需调节一下转子和插头,机器瞬间就可产生无数不同的密码,即使被敌方缴获,也无关紧要。”

对于破译人员来说,因为机器编码复杂,如果没有“埃尼格马”密码机,即使最出色的数学家也需进行很长时间研究才能破译。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这种过时的情报的价值已大打折扣了。

同时,“埃尼格马”密码机的调节程序十分复杂,并且经常变化。如果不了解变化无穷的调节程序,就是拿到机器也毫无用处。

犹太人仿制的密码机,帮了英国人的大忙。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以后,即到了1939年夏季,德国人又制造出了更加先进和复杂的密码机。这样,英国的情报人员又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破解新的谜团。

正当英国情报人员受到德国新密码机的困扰时,波兰军事情报部门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将他们数年工作的破译成果,以及仿制的样机转让给了英军情报部门。为了对付来自德国的威胁,波兰情报部门很早就开始对纳粹密码机的研究工作了,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英国。波兰人转让给英国的除了有“埃尼格马”样机外,还有可以确定密钥设置、解开其密码的“博姆”机。

波兰的“埃尼格马”样机和“博姆”机的图纸抵达英国不到一星期,德国军队便开过了波兰边界。消息传到布莱奇雷庄园,专家们默默无言。英国的情报专家诺克斯缓步走到窗前向外凝视着,他的双眼湿润,喃喃自语道:“波兰,就像一名武士倒下之前,将自己的利剑递给盟友,了不起啊!”

英国情报人员在富于创造性的波兰人奠定的基础之上,向德国情报机构的机密发起了最后冲刺。由于两个关键人物的出色表现,加快了解开纳粹谜团的步伐。这两个人一个是诺克斯,另一个是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