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
10178100000021

第21章 明枪暗箭(3)

“将军,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将帅者,重在用计运筹,不必事事亲躬。只要精心谋划,并派得力战将前去,胜券在握的希望很大。只要打了胜仗,郭元帅就不会横生枝节。”

朱元璋觉得有理,只得点头答应。他与李善长作了周密的谋划,决定对和州进行智取:让汤和带领刚刚收编的三千庐州寨兵,赶上胳驼,驮着物品前去给守城的元军“送礼”。这些寨兵至今仍穿青衣,容易取得元军的信任。到了城下,声言是来犒赏守城将士。等到赚开城门,青衣军一拥而入,举火为号。耿再成带领一万红衣军士,紧跟其后。见到火光,紧跟着入城,和州一举可下。计议停当,朱元璋不敢自专,又向郭子兴做了禀报。郭子兴想不到朱元璋等的计谋如此高明,连连点头称好。为了不让朱元璋的人独占胜利成果,特派他的妻弟张天佑扮成慰问使者,带领他的人马“前去协助”。

张天佑和汤和带领青衣队伍,到达离和州四十里的陡阳关时,太阳已经西斜。当地豪绅备下酒肉,坚请“大军赏光”。汤和认为军情重大,应该紧急赶路。但领队的张天佑却呵斥说,将士们赶了大半天路,已经人困马乏,应该让他们享受一番。饭饱酒足再赶路,精神倍增,脚下麻利,绝不会耽误了军机。汤和无奈,只得服从。等到吃喝完毕,太阳已经衔山。走了不久,天完全黑了下来,结果走错了路绕了远。耿再成的人马赶到预定地点,戌刻已过,却不见城头有火,误认为前军正在进城,还没有来得及举火,立即催军前进。来到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吊桥已经放下,大队人马涌出城来。耿再成认为是汤和的人出城迎接。等到对方大杀大砍起来,方知来的是元军。一时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队伍纷纷后退。耿再成左肩中了一箭,险些做了俘虏。元军一直追到三十里外的千秋坝,方才鸣金收军。正要往回返,汤和的人赶到了。疲惫不堪的元军,同样被杀了个猝不及防,急忙掉头回奔。汤和挥军紧追不舍。元军拥挤着逃进城里,刚要收吊桥、关城门,汤和骑马赶到了,挥刀砍断吊桥绳索,率部队一拥而入。一阵猛砍猛杀,守军大部投降。守将也先帖木儿,趁着黑夜的掩护遁逃出城。比及天明,和州落到了红巾军手里。

耿再成误以为,张天佑的人被消灭了,元军才冲出城来的。他带着箭伤,连夜奔回滌州,报告惨败经过。耿再成并不知道,汤和是在他们败退之后,才到达了千秋坝,并杀退元军,夺取了城池。郭子兴闻报十分沮丧。怨恨朱元璋刚愎自用,轻率用兵,以至损兵折将,连他小舅子的一条命也搭上,正想狠狠处置朱元璋,探马忽然急报:元军大兵压境,派来的劝降使者已经到了城外!

郭子兴顾不得考虑对朱元璋的处分,急忙招众将前来商议对策。郭子兴刚说出军情紧急,鞑子派来了劝降使者,众将领几乎异口同声,主张杀掉使者,同时紧急加固城防。只有朱元璋一人沉默不语。郭子兴问他有何看法,朱元璋胸有成竹地答道。

“大帅,眼下部队大都在外面作战,城内空虚。如杀掉使者灭口,更显得我们胆怯。反而增加鞑子攻城的决心。”

“那……你的意思是,接受鞑子的劝降条件,向他们屈膝称臣?”“不。我们与鞑子不共戴天,岂能向他们屈膝称臣!”

“既不投降,又不杀使者。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有。”

“你快说,是什么?”

“还是那句老话:跟鞑子斗智。”

“哼,说得倒容易,怎么个斗法?”

“让鞑子的使者亲眼看到,滁州坚固的城防,满街满巷的大军,披坚执锐的将士,使他们望而生畏,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哼!画饼充饥——你说的这些,在哪儿?”

朱元璋附在郭子兴的耳朵上,嘀咕了一阵子。

郭子兴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好家伙!朱元璋,你小子长着一颗七孔玲珑心!就照你的主意力———决去部署!”

朱元璋立刻将城中的队伍,大部分集中到东门。城头及城门附近沿街筑起街垒,大队人马列队街旁。一切准备妥当,命使者爬着进城,膝行来见郭子兴。郭子兴虽然心下忐忑,但见朱元璋神色威严,也就壮起了胆子。不等使者说出归降条件,便是一阵呵斥痛骂,并威胁说,滁州的将士个个枕戈达旦,单等着跟敌人一决雄雌。只要是不怕损兵折将,尽管来——我们已经等急了!说罢,命令将使者赶走。使者回去之后,叙述了城中戒备森严的情况,元军本来无心恋战,便悄然撤围而去。滁州又度过了一次危险。

敌兵远去,郭子兴仍然没有忘记对朱元璋的忌恨。命他带两千人马夺取和州,沿途收拢耿冉成溃散的兵卒,戴罪立功。如能一举攻下和州,将功折罪,上次的和州之败,可以不予追究。不然,老账新账一起算。朱元璋只得遵命前往。他带上佐参李善长、镇抚徐达和两千人马上路,沿途又收罗了一千多溃兵。朱元璋带着这三千人马,于第三天傍晚悄然来到和州城外,准备等到天黑时,在北门点起火把作为疑兵,而从西门发动猛攻,先打开一个突破口,然后占领全城。部署停当,朱元璋悄然来到城下,察看地形。不料,城头飘着的竟是张天佑的旗帜。一问才知道,和州早已落到自家人手里。汤和听说朱元璋到来,急忙大开城门迎接。大队人马欢天喜地地进了城。

经过询问汤和才知道取得和州的经过。汤和告诉他,张天佑进了和州城后,害怕对岸的元军来攻,根本没做坚守的打算。张天佑一方面放纵士兵烧杀掳掠,同时自己也大捞特捞一把,然后撤出和州。所以没有将和州到手的真情,向滁州报告。

朱元璋一听大怒,把自己戴罪立功的事,忘在了脑后,发誓一定要向郛子兴如实柬报,要求狠狠惩罚隐瞒军情、烧杀掳掠的张天佑。不料,恶人先告状,他的奏呈还没有到达滁州,张天佑的密报已经到了郭子兴的手中。朱元璋等来的,不是张天佑被严惩,而是自己落到了张天佑的监视之下……

天佑志得意满。攻占和州的胜利是汤和抓住战机,亲手砍断吊桥取得的。他却认为是自己指挥有方,攻城的头功自应厲于他。朱元璋在他胜利占领和州后,又领兵前来,无非是想分一杯葵。他不但对朱元璋不理不睬,极尽冷落之能事,而且派人向郭子兴密报:是他率领人马强攻一昼夜,方才将和州攻下。得手后,他立即派报子回滁州报捷。朱元璋却佯装不知,仍然领兵来“攻城”,分明是杀死报子,扣压了情报,妄图贪天之功为己有。

朱元璋只感到张天佑趾高气扬,十分冷淡,却不知他又在造谣生事,

挟嫌报复。便将在他到来之前,和州已经被张天佑拿下的经过,向郭子兴做了如实禀报。并请示:是立即回防滁州,还是休整几日,乘胜再拿下几座城池?如是后者,他建议,挥师东进,攻占与集庆府(金陵)隔江相望的江浦。

四天后,郭子兴的命令到了。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既不让他回防,也不准他出击,而是命他担任和州总兵,“总揽防卫事宜”。张天佑仍然留在和州“协办城防”。朱元璋与李善长一计议,便猜透了这是郭子兴的一石三鸟之计。第一,和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保住和州,滁州的南面就建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可以早圆他登基称王的美梦;第二,让勇略出众的朱元琼远离滁州,自己的权位没有了威胁,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第三,自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远在百里之外的朱元璋,一举一动都在小舅子的监视之下。任何不轨之举,立刻便能知晓,便于及早防范。

心胸偏狭多疑的郭子兴,除了小羁子和两个儿子,对谁都防着三分。朱元璋等人一分析,他的险恶用心,明澈如镜。为了顾全大局,朱元璋佯做不知,谨遵主帅的命令,立刻动手加固和州城防。他要求在原来旧城的基础上,全部加高一丈。基础不坚固的地段,则要增厚或加固。为了保证进度,朱元璋给镇抚以上的将领分了工,每人督修五十丈,限期五天之内完成。为了做出榜样,朱元璋自己同样分了一段。不料,五天已过,除了他自己和汤和、耿再成分工的地段如期竣工,张天佑手下的将领竟然没有一个完成的,有的甚至完成不足一半。朱元璋大怒,命令第二天五鼓升帐议事。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迟到一步。迸了议事厅,见右面的一排坐位已经坐满,只有左排后面空着一个坐位。按照元朝习俗,右面为尊。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除旧布新,才改为左面为尊。朱元璋一声不响,在左面末坐上款款坐下。然后,要各将领汇报修城进度。将领们隐瞒不过,只得照实汇报。但是,这个强调石头难搞,那个强调天冷土硬,挖掘困难,似乎没有完成任务,与他们毫不相干。朱元璋听罢,忽地站起来,大步来到议事厅的公案前。公案上放着郭子兴的委任令,他拿起来,高高举着,一脸冷霜地问道:

“各位将军,你们瞪大了眼睛看看,这是什么?”朱元璋将委任令向左右两面展示着,“大概用不着我多说,你们都明白,这是大帅亲笔书写的委任令——命朱某担任和州总兵,‘总揽城防事宜’。可是,有的人根本没把我这个总兵放在眼里!修城的长度、地段,大家都是一样的,今天已经到期,为什么许多人没有完成?唔?这不是公然违抗军令吗?我这个总兵,虽然比你们许多人年纪小、资格浅,可咱是郭大帅委任的。你们蔑视我朱元璋,就是蔑视大帅的军令!军令如山,岂是儿戏?一旦鞑子来攻,城池不保,你们哪个敢担彳?在坐将领,凡是没有完成任务的,统统给我站出来!”

将领们第一次见总兵如此大发脾气,想要违抗又不敢,一个个慢腾腾地站了起来。朱元璋指着他们厉声问道:“你们自己说吧,消极怠工,违犯军令,该当作何处置?”

完成任务的不好开口,没完成任务的不敢开口。一时间,议事厅内鸦雀无声。

“怎么,都成了哑巴?你们自己不说,我来替你们说:凡是抗令怠工者,一律拖出去重打五十军棍,限期两天,完成任务!来人呀,给我拖出去打!”

话音未落,呼啦拥进一群侍卫,上前就要动手。被训斥的将领,大都是张天佑的部下。亲信遭斥,他坐在右排上首的椅子上,气得脸上宵一阵,紫一阵,一时不知该怎么进行袒护。一听要动刑,急忙站起来挥手制止:

“住手!他们都是大帅的老部下,大帅还从来没有随便打过他们呢!

总兵,这五十军棍,我看就免了吧!”

“既然都是大帅的老部下,更应该尊敬大帅、服从大帅的命令。”朱元璋越说越气。他瞥见坐在远处的李善长,连连向自己使眼色,也顾不得理睬,继续愤怒地喊道:“可你们呢,把大帅的命令,当成是废纸一张!简直是胆大包天!不打你们,对不起大帅从严治军的教诲。”他向侍卫猛地一挥手,“你们还站着干什么?都给我拖下去——重重地打!”这时,汤和站起来讲情:“大帅,各位将领刚才所说的困难,不无道理。请大帅饶恕这一次,如果继续消极怠工,再惩罚不迟。”

“汤将军说得是。总兵,你就饶恕他们这一遭吧。”李善长、耿再成一起站起来求情。

“好吧。看在张将军、李佐参和两位将领的面上,暂饶你们一顿打,如果两天之内,仍然完不成任务,休怪本总兵手下无情!”

违纪的将领个个吓黄了脸,连声应诺,唯唯而退。连夜赶修,不敢懈怠。两天后,如期完成了任务。朱元琦骑马逐段进行了查看,见基本符合要求,不再提处罚的事。那些骄纵不羁的将领尝到了厉害,知道这位年轻的总兵不可欺,从此收敛了许多。

有一天,朱元漳外出巡视,见一个小孩子避在一个兵营的大门口,探头探脑,像是在等待什么。便近前问道:

“小孩,你在这里干什么?”“等俺爹。”

“你爹在哪?”

“俺爹和俺娘,都被抓进了衙门。俺爹在里面喂马,俺娘不知道干什么。俺爹也不敢认俺娘,见了面只能叫‘妹妹’。俺娘捞不着回家,俺爹能回家。俺在这儿是等俺爹。”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孩子的母亲是被掳掠了去。在此之前,他就听到过将士们掳掠妇女的传闻。这孩子的话,再次证明传言不虚。

“哼,这还了得?如此扰民的军队,怎么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呀。长此下去,用不着鞑子杀,老百姓也能把我们吃掉。”朱元璋在心里狠狠地骂着,上前抚摩着小孩的头,安慰道:“孩子,你放心。我一定把你娘给找回来。”

回到总兵衙门,朱元璋立即召集手下将领议事。他先讲解了一通用兵打仗,必须争民心、得人和的道理。然后话锋一转,厉声说道:“可是,不少人在进了和州之后,竟然把有夫之妇,甚至是生了孩子的女人抢来做了老婆。这怎么能叫老百姓不痛恨?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那不是跟鞑子一样了吗?你们,凡是抢了妇女的,都给我站出来!怎么,一个也没有?好吧,我马上派人去你们的住处搜查。如果搜出来,可是咎由自取!”将领们已经领教了这位总兵的厉害。本想装聋作哑,悄悄将人放掉了事,不料竟然要派人搜查,好几个人慌忙站出求告:

“我……抢了一个,请总兵饶恕!”

“俺也抢了两个。”

“好吧,知过必改,善莫大焉。凡是抢掠有夫之妇的,不论是你们自己干的,还是部下干的,统统放回去。至于那些尚未婚配的女人……”说到这里,朱元璋犹豫了一阵子,加重语气说道,“我是说,那些没有定亲、结婚的大闺女,只要是人家不情愿给你们做老婆,都得一个不漏地放走。你们听明白了呵?在此之前,不管抢了多少,一律不予追究。如果过了今天,仍然隐藏不放,一律军法从事,决不轻饶!”

往常,抢几个妇女,谁也没当回事。不料,这一回碰在了刀刃上。将领们抢女人,自然是竞相争抢那些待字闺中的嫩妞少女。可是区区一座小城,粥少僧多,运气差些、或者动作晚一拍的,只能抢回个有姿色的年轻媳妇,一解饥渴。这样,那些抢了少女的,可以设法使人家“愿意”。而抢来的是有夫之妇,可没法打马虎眼。眼睁睁地把刚刚享用了不几天的女人放掉,哪个心甘情愿?但,都知道朱总兵的厉害,谁也不敢以身试法。一个个极不情愿地回去放人。

朱总兵要放妇女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城廓及四厢。各兵营及衙门口,站满了认亲的男女老少。等到汩女们从里面走出来,人们蜂拥上前,认妻子,认女儿,认亲娘。啼哭声,欢笑声,跪地磕头谢恩声,此起彼伏,直冲云筲。朱元璋的爱民之名,很快传播开去。张天佑部下的将领,却遭到了又一次沉重打击。

处理完这件大事,朱元璋正准备像在横涧山那样,对部队进行一番整顿。不料,十万元军蜂拥而至,准备一举夺回失掉不久的战略重地。领兵的是太子秃坚以及枢密院副使伴住马,民兵元帅陈也先等。元军在新塘、高望、青山、鸡笼山等要塞,安营扎寨,截断粮道,做久困的准备。和州守军只有一万余人,众寡悬殊。要想打一场十对一的战争,形势极其险恶。如把人马窝在城里,一味固守,也只能被动挨打。就是城池不被攻破,长期断粮,也会把城中的军民饿死。朱元璋与李善长、冯国用等人商量,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求生存。在大雾弥漫的白天,或者月隐星稀的夜晚,几支精兵,悄然出城,绕到敌后,突然杀出,东呼西应,南突北击。元军不是措手不及,就是不明底细不敢出战。一时间,强师成了弱师,勇士成了懦夫。今天被消灭几百,明天被消灭几千,被搞得惶惶不可终日。围困了两个月,看看一时难以取胜,元军只得撤回到长江南岸的集庆、采石和太平(当涂)。

和州轻而易举地解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