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10177400000025

第25章 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2)

学校限制了苏步青的行动自由,却没有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下课之后他就在校院里游荡,寻找新鲜事物。有一天,他来到学校烧开水的老虎灶前,看见一口大锅里烧着满满一锅水,快要开的水缓缓冒出蒸汽。苏步青突然想到家里煮鸡蛋时,是把鸡蛋放在水中。他突发奇想:“要是把鸡蛋放在水中一定很好玩。”于是,他找来一只鸡蛋,在鸡蛋壳上打了一个小孔,然后乘烧水的师傅不注意,把它丢进锅里。只见锅里冒出一片乳白色的蛋花,蛋清外溢后的空蛋壳则随着翻滚的水上下翻腾。看到这些,苏步青高兴地笑了起来。笑声惊动了烧水的师傅。当看到满锅的水都被弄脏后,他就愤怒地对苏步青说:“你干了什么?把我的水全给弄浑了。”这时,苏步青才知道自己闯了祸。他本能地扭身拔腿就跑。然而,已经来不及了,烧水师傅追上了苏步青。他先是一把将苏步青推倒在地,然后又把苏步青提起来,责问道:“你为什么搞浑我的开水?”苏步青小声说:“是想看一看鸡蛋放到开水里是什么样子。

”烧水师傅把这个淘气的孩子揍了几下,就把他放了。

贪玩,旷课,不做作业,不好好听老师讲课,也不认真思考问题,只想着如何寻找新鲜和刺激

,这样的学生不管多么聪明,也不会获得好成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苏步青得了最后一名。当时学校为了激发好学上进的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刺激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就把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出来。张榜公布成绩时,按照考分高低顺序排列。成绩最好的人,当然放在头一名,考试成绩最差的学生,放在了最后一名。当地人称最后一名学生把整个成绩单都背起来了,因此倒数第一名被称作“背榜生”。来县城上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就当上了“背榜生”。这当然不是光彩事。本来就被人瞧不起的苏步青,当了背榜生后,更觉得没面子。学校放假了。当苏步青把自己的成绩带回家后,对儿子充满希望的父亲拿着成绩单直叹气。

当了背榜生的苏步青,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状态。他想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可是,老师讲解的内容、课本上写的东西,都没有大街上的新鲜事有吸引力。每天上课时,他听着老师的讲解,耳朵里就传来大街上小贩的叫卖声,脑子里浮现的是猴子向人要食物的动作。这种心不在焉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把知识学懂。再说,与上街看热闹相比,学习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差使。所以,苏步青在背榜生的压力和父亲叹息声的刺激下产生出的一点欲望,很快就消失了。他继续贪玩,到处寻找热闹和刺激。只是不再搞恶作剧了,因为,烧水师傅的拳头使他记忆犹新。他怕受皮肉之苦。

第二个学期快要结束了。临近考试时,苏步青才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苏步青又成了背榜生。放假了。苏步青怀揣着这份自我感觉很不光彩的成绩单,怏怏不悦地回家了。

第三个学期刚开始,苏步青曾升起一点学习欲望,想努力把成绩提高一些。可是,这种热情并没持续多久,他又回到了贪玩、厌学的状态。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如同前两次一样,苏步青又一次把成绩榜“背”起来了。

学校就要放假了,老师让苏步青通知他父亲来学校一趟。老人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跑了几十公里的路,战战兢兢地来见老师。苏步青的老师对这位贫苦的农民说:“你儿子不喜欢学习,也不聪明。看来读书不适合于他。你家境并不好,一个学期两担米的学费,对于你这样的家庭不算小数目。孩子不愿意学,花这个钱干什么?把孩子领回去教点农活儿,让他长大后老老实实地种田吧。”听完老师的话,苏步青的父亲叹着气,挑着行李带儿子回家了。

偶遇恩师发奋学习

父亲仍然对儿子充满希望。他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听话的,也是愿意学好的。所以,这个贫穷的父亲,并不想让儿子当农民。他在为苏步青寻找新的学习机会。

苏步青从县城高等小学回家不久,家乡附近的镇上办起一所小学。父亲听说后,立即把苏步青转入这所学校读书。这里离家只有75公里路,便于父亲了解儿子的情况。

这所学校的老师讲的不是苏步青听不懂的闽南话,上课用的是本地方言。这使苏步青听起课来觉得轻松有趣。上国文课时,苏步青听得很认真。他喜欢古文,也有这方面的基础。因此,苏步青在新的学校里,国文课学得不错,特别是作文,更是他喜欢的科目。然而,此时的苏步青,还没有改变贪玩、好动、坐不住、喜欢四处乱逛的习性。所以,尽管他国文课学得很好,可是,老师对他印象却很差。有一次,苏步青交了一篇作文,文章写得很好,使用了一些古代散文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有一定的思想内容。老师对苏步青有偏见,认为苏步青这种吊儿浪荡的孩子,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就武断地认为是抄来的。这个有偏见的先生,不仅给苏步青的作文批了一个“毛”(差的意思)字,还对苏步青说:“抄来的文章再好,也只能骗自己……”苏步青听了这话,气得连国文课都不想上了。他一度对国文课非常反感。老师上国文课时,他故意把头扭到一边,连听都不想听。

不久,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他的地理课讲得非常出色。每当上地理课时,他就在黑板上挂出一张世界地图,给学生们讲述世界的大洲、大洋、名山、大川、各国的地理位置等等。他把地理课讲得生动有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特别是苏步青,听地理课入了迷。他记忆力极好,老师讲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地理课,也就喜欢上了讲地理课的老师。上课时他聚精会神地听讲,下课后还愿意跟地理老师聊一聊天。

地理老师看到苏步青聪明,记忆力好,就很关心他。有一次,他发现苏步青在上国文课时故意

逃课,就把他找来,想问个究竟。苏步青说:“国文课老师瞧不起我。本来是我自己写的作文,老师却说是抄来的。为此,我再也不想上国文课了。”地理老师听后,生气地说:“别人看不起你,你就不好好读书啦?别人到什么时候才看得起你呢?”苏步青觉得很委屈。地理老师耐心地说:“你家中并不富裕。父亲从家里挑米为你交学费。你年年考最后一名。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省吃俭用的父母?别人瞧不起你,根本原因是你学习成绩不好。而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由于你不聪明,而是你自己不好好学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写作业,怎么能有好成绩?”

听了地理老师的话,苏步青惭愧地流下了眼泪。地理老师又为苏步青讲了牛顿的故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是农村孩子。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一度成绩很不好。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一些孩子瞧不起他。为此,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欺负他。有一次,一个大个子学生,带着鄙视的神态狠狠地踢了牛顿一脚。牛顿不仅遭受了皮肉之苦,还觉得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与那个学生打了一架,狠狠地报复了那个学生。之后,他发奋学习,不久,学习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名。他不仅从肉体上报复了瞧不起他的人,而且在学习成绩上也报复了他的对手。从此,牛顿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而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成为科学家。

苏步青从牛顿的故事中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只要有骨气,肯学习,就一定能获得好成绩。苏步青向地理老师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地理老师的教诲,使苏步青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不再四处游荡,也不再寻找新鲜事物,而是集中心思学习。每当学习遇到困难,他就想起了牛顿。牛顿的故事成了鼓舞少年苏步青刻苦学习的动力。

苏步青努力学习之后,没过多久就有了成效。他的作业本上开始出现“优”。这是他上学几年来经常盼望的评价。努力学习换来了优等成绩,“优”字评价使苏步青更加热爱学习。此时的苏步青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还自己找课外书籍读。回到家中,他还帮助父亲算账,帮助乡亲们写信。

苏步青自觉刻苦地学习,到期末考试时换来了优良的成绩。在各科的考试中,他感觉良好。

这种感觉是过去他从来没有过的。期末考试结束后不久,学校张榜公布了成绩。以往多次当“背榜生”的苏步青,一跃而当了“头榜”,即第一名。这时,同学们都来向苏步青祝贺,老师们也开始夸奖他聪明了,再也没有人瞧不起苏步青了。这时,他才真正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几乎每次考试,他都高高地站在“头榜”位置。

小学毕业后,父亲希望苏步青继续上学,他自己也有这个愿望。他参加了浙江省第十中学的招生考试。第十中学是当时浙江东南部的最高学府,也是全省重点中学之一。由于该中学的声誉非常好,所以,这所中学毕业的学生,不用发愁找不到工作。前来报名应试的考生特别多。

张榜这一天,地处浙江温州市的省第十中学门口,一大早就围了许多人。苏步青也来看榜。

他个子小,在拥挤的人群中,很难靠近贴榜的墙壁。被夹在人群缝隙中的苏步青,听到有人大声喊:“榜上的第一名是谁?”回答的人说:“第一名是苏步青,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

”听了这话,苏步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一名不仅是个荣誉,而且,还有一系列的优待。按照浙江省的惯例,凡是考取第一名的学生,在4年的学习期间,学费、伙食费、杂费全部免除。对于家境贫寒的苏步青来说,这是最需要的。苏步青怀着激动的心情挤到了榜前。他终于看清了,占据“头榜”位置的确实是“苏步青”三个字。他高兴极了,这个成绩完全可以使父母获得安慰了。

开学的时间到了,苏步青带着自信进了省中学,学习更加自觉与刻苦。努力学习,使苏步青的聪明才智初步显露。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他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中学第二年,他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数学的严谨和深奥使这个好学的中学生入了迷,同时,也为他那深钻的精神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读中学三年级时,担任几何课教学的校长为学生们出了一道题: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绝大多数学生仅用一种方法证明,个别学生用两种或三种方法。而苏步青却用了24种方法进行了合理的证明。

4年的中学学习结束了。苏步青在整整8个学期中,各门功课成绩都在90分以上。毕业时,他的名字又占据了“头榜”的位置。

中学毕业后,苏步青在老校长的支持下,得到了到日本留学的机会。1919年,仅17岁的苏步青只身一人到东洋留学。他在来日本之前,并不懂日语。到日本后,他仅花了3个月时间,就使日语过了关。随后,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奋斗,他于1931年,在日本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一个山沟里的农家穷孩子,获得了博士学位;一个少年时期的“背榜生”,成了小有成绩的青年学者。这巨大的反差,在苏步青回家探亲时,震动了村里的乡亲。后来,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穷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创造,为祖国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数学的发展和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