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175300000013

第13章 坐山观虎斗(2)

楚人瓠巴擅长鼓瑟,他鼓瑟时乐声美妙动听,连游鱼都浮出水面倾听;春秋时的伯牙善于弹琴,他弹琴时琴声悠扬,驷马也会仰首吐沫而乐;春秋时晋人介之推曾跟随晋文公一起出亡,他割股为晋文公疗饥。晋文公回国后,封赏有功之臣,但是介之推却没有得到封赏,他逃入绵山之中。唱起《龙蛇》之歌,晋文公听后泪流不止。

钧天广乐

“钧天广乐”形容优美动人的乐曲。

此典出自《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东,帝之所居。又见《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春秋时期,赵简子突然间生了一种怪病,一连五天都不省人事,满朝文武大臣惶恐不已,就急忙请来神医扁鹊诊治。扁鹊看完病走了出来,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询问病情。扁鹊回答说:“此病经调理血脉即可治愈,不必担心。”接着扁鹊又说,“从前,秦穆公也患过这种病,过了七天才醒过来。秦穆公醒后对大夫公孙支、子桑说,他到天帝的住所去了一趟,甚是欢乐。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没醒来,是因为在天上聆听天帝的教诲。天帝告诉他,晋国将大乱,以及晋文公将一度称霸等情况。”扁鹊又说,“赵简子的病与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他一定会苏醒过来,醒来之后一定有话要说。”

两天半后,赵简子醒了。他告诉大夫们说:“我到天帝的住所去了一趟,觉得非常高兴。我与众神一起在天的中央游历,听了许多美妙的音乐,看了千姿百媚的舞蹈,这些音乐舞蹈,比夏商周三代的音乐舞蹈都棒得多,其乐声优美动人。”

梨园弟子

人们称戏班子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此典出自《新唐书·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使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日正字之,号‘皇帝梨园底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倍院。”

唐代的唐玄宗不仅懂得乐理,还亲自演奏乐器。他为了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亲自从全国挑选了三百名青年子弟,把他们安排在长安城内光化门北的梨园中。闲暇时,他亲自教他们演奏乐曲,如果有人弹错了,他一下就能听出来。他将这三百人叫做“皇帝梨园弟子”,意思是梨园的学生。

后来,他又挑选了几百名宫女,也当作梨园弟子,让她们住在豪华的宜春北院。他最后又从宫女中挑出三十人,组成一个小乐队,专门为他演奏乐曲。

有一年的六月一日那天,杨贵妃在骊山过生日,唐玄宗率领小乐队在长生殿演出。当一支新曲演奏完后,杨贵妃上前说:“这支曲子真好听,我从来没有听过,它叫什么曲名?”唐玄宗说:“这支曲子是我新谱的,忘了取曲名。”两人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出一个恰当的曲名。

恰巧这时,侍从送来南方的荔枝,唐玄宗灵机一动,笑着说:“就叫它《荔枝香》吧。”说完,唐玄宗、杨贵妃和一旁的梨园弟子们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形容不庄重的曲调。

此典出自《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乐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殷商末年,帝乙的小儿子被立为帝,这就是帝辛,帝辛天资聪颖,反应敏捷;长大后力大无穷,能赤手空拳地同猛兽格斗。由于他后来残暴无道,所以天下的人称他为“纣”。“纣”,在当时是残暴无义,专做坏事的意思。纣继承帝位后,自认为天下的人都比不上他,因此,他从不采纳别人的意见,反而经常在大臣们面前炫耀他的才智。纣的生活十分放荡,常常是一边饮酒,一边看美人伴着音乐跳舞。不久,他娶了苏妲己,把她当成心肝宝贝一样,对妲己言听计从。妲己不喜欢听那种庄重肃穆的音乐,不爱看那种变化不大的舞蹈,纣就叫乐工谱出萎靡不振的音乐,让舞师编排出摇来摆去的北方舞蹈(“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音”)。他终年与妲己在舞台上嬉戏游玩。为了表示有喝不完的酒,他叫人挖了池子来装酒;为了表示有吃不完的肉,又叫人把肉遍地挂着,像树林一样。

日久天长,老百姓对纣的无耻行为怨声载道,诸侯也纷纷起来反抗。纣知道后,就对百姓和诸侯使用惨无人道的重刑:炮烙。炮烙是用一根空心铜柱子做成,把人捆起来,抱住铜柱子,然后在里面燃起熊熊大火,把铜柱子烧红。受刑的人痛苦不堪,最终被烤焦而死。纣的倒行逆施行为最后引起老百姓和诸侯的反抗。

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形容精美无比、使人如入仙境的音乐、舞蹈。

此典出自屈原《楚辞·九歌杀君》:“青云认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又见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衣。”

唐代开元年间,有一年中秋佳节,月圆如镜,光华皎洁,唐玄宗在皇宫中遥望碧空,尽情地欣赏着那一轮明月。方土罗公远见唐玄宗看得入神,便讨好地问道:“陛下是否愿意到月中游览一番?”唐玄宗当然非常乐意,但不知怎样才能到月宫游览一番。罗公远取出身边的拐杖,用力往空中掷去,拐杖到了天上,顿时化成一座巍峨华丽的宫殿,罗公远说:“陛下,这就是月宫。”

月宫前面广阔的庭院里,几百名身穿雪白丝绸衣服的仙女翩翩起舞,舞姿柔美,那一支舞曲尤为动人。唐玄宗是一位深通音律的皇帝,但他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美妙的乐曲。他问罗公远:“这一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实在太动听了。”罗公远回答说;“这是天上的仙乐,叫霓裳羽衣。”唐玄宗暗暗记下了乐谱。

回到皇宫,唐玄宗立即召来乐师,按他记下的声调作出了《霓裳羽衣》曲。他最宠爱的杨贵妃不仅风华绝代,而且能歌善舞,她依照唐玄宗月中所见,穿上雪白的衣裙,轻舒广袖,跳起了《霓裳羽衣》舞。仙乐、美女、舞蹈使唐玄宗仿佛又回到了月宫,令他陶醉不已,以致终日沉湎其中,几乎忘了治理国事。

濮上之音

“濮上之音”比喻不吉祥的亡国之音。

此典出自《史记·乐书》。

卫灵公要到晋国去。途经濮水,在岸边住宿。半夜时,他听到弹琴的声音,就问左右的随从听到没有,侍从们都回答说:“没听到。”灵公叫来乐师师涓,吩咐道:“我听到了弹琴的声音,随从们却说没听到。这琴声似乎是鬼神弹奏的,你替我听听把它记下来。”师涓说:“好吧。”于是师涓就端坐操琴,边听边记。第二天,师涓说:“我已经记下这支曲子了,但还不够熟练,请让我晚上再熟悉熟悉它。”灵公说:“可以。”随后他们又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师涓说:“我已经练熟了。”于是,灵公率众启程,到晋国见到晋平公。晋平公在施惠楼台摆下酒宴,招待灵公。酒酣之际,灵公说:“这次来,听到了新的乐曲,演奏给您听听。”平公说:“好吧。”于是,卫国乐师师涓受命坐在晋国乐师师旷旁边,抚琴演奏起来。一曲未终,师旷按着琴弦制止说:“这是亡国的音乐,不要再弹下去。”平公说:“您怎么这样说呢?”师旷说:“这首曲子是师延(殷纣时乐官)作的,是导致纣王颓废淫荡的音乐。武王伐纣时,师延向东逃跑,自己投到濮水而死。所以,只有在濮水才能听到这支曲子。哪国先听到这种音乐,哪国就要变弱。”

铜琶铁板

“铜琶铁板”形容豪爽激越的文词。

此典出自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在翰林院时,有个幕士擅长讴歌。苏东坡问他:“我的词比柳永的词如何?”幕士回答说:“柳郎中词需要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的词需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意思是:柳永的词,只能拿给十七八岁的女孩儿去演唱,唱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婉约的作品。而您的词,则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来唱,唱则唱“大江东去”这样豪放的佳作。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比喻学无止境。浅尝辄止,自我满足,半途而废,是不可能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没有完全学会,就自认为已全部掌握了,于是就想辞别秦青回家。秦青并不阻止他。在城外的大路上设宴给他送行,席间秦青跟着节拍唱出了悲泣的歌,歌声震动了树林,连空中飘动的云彩也停住不动了。薛谭于是向老师认错,要求回来继续学习,终身不敢再提回家的事情。

秦青回头对他的朋友说:“从前曹娥到东方的齐国去,途中断了粮,路过雍门,卖唱谋生。走了之后,歌声的余音还在屋梁上回荡,三天都没有消失,左邻右舍还以为她没有离开。她到了一家客店,客店里的人侮辱了她。曹娥因此拉长声音痛哭一场,男女老幼都伤心愁闷,相嘘流泪,三天吃不下饭。曹娥走了,又赶紧把她找回来。曹娥回来后,再拉长嗓音歌一曲,男女老幼高兴得鼓掌跳舞,忘掉了刚才的悲伤。于是大家拿出丰厚财物送她走。雍门的人所以到现在还擅长于唱歌、痛哭,都是因为仿效了曹娥的遗音。”

优孟衣冠

“优孟衣冠”比喻登场演戏或一味地模仿他人的言语、动作。

此典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位贤明的宰相孙叔敖,他辅佐楚庄王建立了霸业。后来孙叔敖死了,楚庄王也就把他淡忘了。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叫优孟,不但很有智慧,而且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在孙叔敖死前,他与叔敖很友好。孙叔敖病时,曾告诉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们一定会贫穷。你可以去见优孟,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死后,并无遗产,他儿子只能每天打柴为生。有一次他背柴上市去卖,遇到了优孟,诉说了他的境况,优孟对他说:“你现在最好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恐怕楚王将来找不到你。”

优孟回家后,就马上穿上了孙叔敖的衣帽,模仿孙叔敖的语言动作。过了一年多,优孟已完全掌握了孙叔敖的一切形象,使楚王及其周围的人都辨不出来。有一次,楚王大宴群臣,优孟装成孙叔敖去向庄王敬酒,庄王看到他与孙叔敖相像,想用他做宰相,他说:“我的妻子叫我不要做宰相,像孙叔敖那样尽忠又廉洁,让楚国称霸诸侯。如今死了,他儿子却连立足之地都没有,要靠打柴为生。与其学孙叔敖,不如自杀的好。”还唱了一首讥讽的歌,楚庄王被他说动了,把孙叔敖儿子找来,封了四百户的地方给他。

青女飞霜“青女飞霜”形容下霜降雪。

此典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行十二时之气,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闭其寒。”

这段话意思是说:

每当阳春三月的时候,雨师便出现了,她将布施雨水。到了秋三月的时候,地气向下隐藏起来,并收缩起肃杀之气,各种各样的昆虫也潜伏起来,静静地躲藏起来以便渡过难关。接着主管霜雪的青女之神出现了,她使霜雪纷纷降落大地,并且运行十二时之气。而到仲春二月下旬,才收敛起所藏而闭塞寒气。

青毡旧物

“青毡旧物”用来指祖先传下来的旧物。

此典出自《晋书·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晋代琅玡临沂人,字子敬,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七八岁时便学习书法,王羲之有一次曾悄悄地从身后去拔他手中的笔,没有拔动。王羲之感叹地说:“此儿日后定有大名。”果然,王献之书法技艺炉火纯青,与父亲王羲之齐名,被人们并称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