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175300000011

第11章 希世之珍(2)

庄子学识丰富,品德高尚,主张清静寡欲,无为而治,根本没有做官的意图。因此,他手持钓鱼竿,连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盛在盒里,覆之以巾,藏在庙堂之上,用它占卜国事,把它看作珍贵之物。请问二位大夫,对于这只神龟来说,是死后留下骨壳受到珍藏好呢?还是活着在泥中拖着尾巴爬行好呢?”

二位大夫回答道:“当然是活着在泥中拖着尾巴爬行好。”

庄子说:“二位请回吧!我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

欲为孤豚

“欲为孤豚”指不愿当官,甘于隐居。

此典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任,以快吾志焉。”

战国时期,楚武王听说庄子才能优异,德行高尚,就让使者带着厚礼重金去聘请庄子,并允诺让庄子任楚相。庄子笑着对楚武王的使者说:“千金大礼,也可称重利了;卿相之职,堪称尊位了。可是,你没有见过郊外祭祀时使用的牺牛吧?用作牺牲品的牛,要用精良的饲料喂养数年,给它披上华丽的外衣,把它恭恭敬敬地牵到太庙之中。当它快要被宰杀的时候,它即使想做一个离群索居的小猪,能够做到吗?你赶快走,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当一个小猪在脏污的渠沟之中嬉戏自乐,也不愿做一个操着国家生杀大权的人而受到羁绊,我要终身不做官,自己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岂不快乐!”

雁默先烹

“雁默先烹”表现了消极躲避、全身远害的处世之道。

此典出自《庄子·山木》。

有一次,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路旁有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人走到大树旁,看了看,却没有砍伐它。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不砍伐这棵树,伐木人回答道:“这棵树的材料没有用处。”庄子感叹地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才得以继续活下去啊。”

庄子出了山,住到一个老朋友家里,老朋友非常高兴,叫童仆杀雁款待庄子。童仆询问道:“一只雁能叫,另一只雁不能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雁。”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说:“昨天山中的那棵大树,因为材料不能用而能够继续活下去;您朋友家里的那只雁,却因为不能叫而被杀掉了。请问先生,您将如何处世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材与不材之间。有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好像很妥当。但是,还会受到忧虑所累。”

仰人鼻息

“仰人鼻息”形容依赖他人,看人脸色行事。

此典出自《后汉书·袁绍传》:“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史,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弘病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当时,他只有十四岁,由何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的哥哥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辅助朝政,他联络司隶校尉袁绍等人,召回了董卓等驻在外地的将领,准备诛灭势力猖獗的宦官。董卓军是汉、羌、胡各族的混合武装集团,凶悍而野蛮,他们一到洛阳,便大肆劫掠屠杀。董卓还废掉了汉少帝,另立少帝九岁的弟弟刘协做傀儡皇帝,即汉献帝。董卓自封太尉、相国,独揽朝政。公元190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太守袁绍以及曹操等豪强相继起兵讨伐董卓。他们联合起来,组成关东联军,声势很大。袁绍是北方最大的豪强,被推举做了盟主。袁绍自封车骑校尉,各支部队的首领也都授给武官称号。

公元191年,袁绍请刘虞称帝,遭到刘虞拒绝。这时,关东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互相之间争权夺利,扩大自己的割据势力。袁绍秘密联络占据辽东的豪强公孙瓒,让他以讨伐董卓为借口,袭击占据冀州的韩馥。同时,袁绍派遣颍川荀谌等人去说服韩馥,逼迫他交出冀州。

韩馥生性懦弱、胆小,听从了荀谌等人的劝告。他手下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听说韩馥要让出冀州,坚决反对,就劝止说:“冀州虽是个小小的地区,但是拥有百万强兵,所存的粮食可以够吃十年。袁绍势单力薄,依赖我们而活着,就像吃奶的孩子依偎在我们的股掌之上,一旦不给他奶吃,他立刻就会饿死。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冀州让给他呢?”韩馥回答说:“我原先是袁绍的老部下,并且才干也不如他。我衡量自己的德才,觉得不如袁绍,于是决定让贤,这是古人所提倡的,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呢?”

最后,韩馥还是让出了冀州。袁绍自任冀州牧,割据河北,任韩馥为奋威将军,却不给他兵将,让韩馥成了光杆将军。

一夜十起

“一夜十起”形容待人体贴周到,无微不至。

此典出自《后汉书·第五伦列传》:“吾兄子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东汉时候,京兆长陵有一个叫第五伦的人,第五是他的姓氏,伦是他的名字。

第五伦年轻时勇武侠义,曾率领本族人防御盗贼、修筑营壁。他身先士卒,豪爽果敢,觉得乡亲们的信任。地方官吏觉得他挺有能力的,便任命他为小吏,后他又担任京兆尹的主簿。他办事公平,为官清廉无私,得到光武皇帝的赏识,于是派他去做会稽太守。

第五伦生活简朴,虽然他有丰厚的俸禄,但却只要一个月的粮食吃用,余下的粮食都降价卖给贫困人家。平常自己割草喂马,让妻子做饭,也不雇用仆人,当时会稽地方人们迷信,相信占卜算卦,并且每年要杀耕牛祭神,巫祝说如果谁自己吃了牛肉而不祭神,就会闹病,像牛那样吼叫,然后暴死。为此,百姓们吃尽了苦头。第五伦到任后,决心治理这种恶习邪俗。他下定决心要惩罚那些诈骗百姓的巫祝,又贴出告示,如果有人无端地杀死牛就办他的罪。这样一来,会稽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了。

后来,第五伦做了朝廷的代理司空,他看到肃宗皇帝将太后的亲属都委以重任,觉得十分不合于法度,将来必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就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他处处奉公守节,说话办事毫无顾虑,家人和孩子常劝他别太任性,以免得罪权贵自讨苦吃,但他却训斥儿子不忠不贞。

第五伦的铁面无私在朝廷内外一时传为美谈,人们都非常敬重他。一天,一位同僚赞扬他说:“像你这样的人真可以说是毫无私情了!”

第五伦却认真地反驳说:“你说的也不全对!以前曾有一位熟人送给我一匹马,想叫我帮他谋取一个官位。我当然没收下马,可是当我举荐别人做官时,却又常常想起他。这不是证明我还是有私情吗?再比如说,我的侄儿生病,一晚上我起来十几回去看他,但回到床上我很快就睡着了,而且睡得非常踏实。但我自己的儿子生病时就不同了,虽然晚上我不过去看他,但我整夜都睡不着觉,担心孩子的病情。你看我哪里够得上是毫无私情呢?”

一抔黄土

“一抔黄土”比喻极其微贱的东西。

此典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汉朝汉文帝时期,有一个人叫张释之,在朝廷做廷尉。他断案公道,依法律治罪,深受人们的称赞。

有一次,汉文帝的车经过中渭桥,突然从桥下跑出一个人来,惊动了拉车的马。卫兵立即将那个人抓住,送给张廷尉处置。张释之审问后,向汉文帝报告说:

“这个人是长安人,他见皇帝的车马来了,赶忙躲在桥下,等了一会,以为车马已经过去,因而就从桥下跑出来了。但他从桥下出来时,看见车子正在过桥,于是就慌忙想躲开,可是却又惊动了圣驾。根据他的过错,应该罚他四两黄金。”

汉文帝听后,怒气冲冲地说:

“此人惊动了我的马,十分可恶。幸亏这匹马温驯如果是其他的马,岂不摔伤了我?这个人应当重重地治罪,可你却怎么只是罚他四两黄金呢!”

张释之急忙向汉文帝解释说:

“法律是众人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失去百姓的信赖。我当朝廷的廷尉官,应该公平处理。我如果不能依法办事,那么天下的法律就都会出偏差,百姓也就无法可依了。”汉文帝沉思良久,才说:“廷尉说的对呀!”

不久,张释之又遇到一件盗窃高祖庙里的玉环案件。汉文帝要求灭掉这个小偷的九族,可是张廷尉坚持要判小偷一个人的死罪。汉文帝非常生气,对张廷尉大发雷霆:

“盗窃我先帝的庙器,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我要灭他的九族,可你却不依照我的意思去办,这是什么道理!”

张廷尉急忙脱帽叩首,向皇帝陈述:

“刑法是要区别对待的,今天将偷盗庙器的人处以灭族之罪,那么将来如果有人从先帝的坟墓上取走一抔土,陛下还怎么处置他们呢?拿偷盗庙器与破坏陵墓相比,那罪行只不过是万分之一啊!”

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解释,又和太后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张廷尉的判决。

以假为真

“以假为真”尖锐地讽刺了那些由于趋炎附势、讨好上司而混淆事非的人。

此典出自王明清《玉照新志》。

石才叔,字苍舒,长安人。他与黄山谷交往密切,能写一手绝妙的字,家里收藏了很多书籍。文彦博镇守长安的时候,向他借阅所收藏的褚遂良的《圣教序》手写本。文彦博爱不释手,于是便叫他儿子摹写了一本。一天,文彦博宴请他手下的官员,他把《圣教序》原本和摹写本都拿出来,叫宴席上的客人分辨真假。这些客人都认为文潞公的摹写本是真的,认为石才叔的收藏本是假的。石才叔也不辩解,只是笑着向文彦博说:“今天才知道我苍舒孤苦寒微。”文彦博大笑起来,宴席上的客人都非常羞愧。

鱼龙混杂

“鱼龙混杂”比喻成分复杂,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一时难以分辨。

此典出自《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白难分,龙蛇混杂。”

“皂白难分,龙蛇混杂”,这是伍子胥为了报楚平王杀父杀兄之仇,由楚国跑到吴国后,对吴王阖闾说的话,原文主要意思是:楚平王昏庸残暴,大臣们作威作福,在楚国国内黑白不分,混淆是非,人妖颠倒,鱼龙混杂……

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比喻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

此典出自《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正名》一文,是荀况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阐明“名”“实”关系的重要文章。他批判了孔子提出的“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的正名思想,提出了由“实”决定“名”,“名”是“实”的反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荀况指出:事物的名称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根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的,因此被人们所承认和遵守。

摇头摆尾

“摇头摆尾”这句成语是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多指贬义。

此典出自《景德传灯录》:“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虀瓮里淹杀?”

这段话意思是说:

在门庭之下,有一尾红梢鲤鱼,摇头摆尾地向南方游去了,不知道要游到谁家的腌菜缸里去淹死?

以丑为妍

“以丑为妍”说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此典出自《燕书》。

曲逆有一个相貌丑陋的女子,瞎了左眼,瘢痕像从集的珠子,人很瘦弱而且皮肤也很黑。住在曲逆的人走过,都不愿斜眼看她一下。为此,丑女非常愤慨,就跟从师父学习弹弦琴、敲鼓,过了三年,技艺十分精到,又擅长跳《北里》的舞蹈,于是她便凭借这些特长去诱惑男人。

子翏一看见她就非常高兴,送了厚礼把她娶回家来,并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玄姬”。一早起来就弹起弦琴,晚上又敲起鼓乐,非常宠爱她。子翏即使是短期出门,回来后必定要细细端详她的脸,觉得她没有一个地方不漂亮,反而嗤笑世界上的女人多长了一只眼睛。

子翏的友人宛爰都十分同情他,就给他送来越氏女子,这个越氏女子长得像玉石一般洁白,光艳照人,人世间的美女如闾须、白台都不能和她相比。但子翏却把她赶了出去,骂道:“这是何等的丑八怪,竟敢和我的玄姬相比!”

作者慨叹曰:“世道既污(污),以佞(奸)为贤,以正直为翏邪者(巧言谄媚、行为奸邪的人),皆是也。”

誉人自贤

这则寓言说明丑恶思想总是要寻找各种时机、利用各种借口表现出来的。誉人自贤,是自我吹嘘的一种巧妙办法。

此典出自《雪涛谐史》。

世上有一个假借称誉别人而标榜自己的人,人们嘲笑他说:“有一个人自己以为妻子非常漂亮,却不直接说明妻子的漂亮,每次见了人总说:‘我家的小姨子,真是天下的绝代美人,和我妻子站在一起,就不再能分辨出谁是大姨谁是小姨了!’”

郑之躁人

这则典故嘲讽了那些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把犯错误的原因归咎在客观事物上去的人们。

此典出自《郁离子》。

从前,郑国有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就将箭靶砸烂;下棋不能取胜,就将棋子咬烂。有人对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呀,你为什么不从反面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呢?”他听后没有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于是在急躁中得病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