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爱因斯坦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第七辑)
10174400000025

第25章 音乐人生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林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女性。她爱好音乐,是爱因斯坦的音乐启蒙老师。有一次,母亲坐在钢琴前轻轻地弹着琴键,一曲结束,她回过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听琴!他听得那样入迷。年轻的妈妈感到孩子有很强的音乐感,她很高兴地对小爱因斯坦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学教授模样!喂!亲爱的小家伙,怎么不说话呀?”小爱因斯坦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不答一句话。那时他只有3岁。

爱因斯坦从6岁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波林给小阿尔伯特请了一位市里著名的小提琴手当家庭教师,每周三次,在家里授课。

刚开始时并不十分顺利,枯燥无味的指法和弓法练习使他感到有些厌烦。传统的教学法使他每天必须在老师的严格监视下,一连几个小时地重复着同一个简单机械的动作。

每次授课完毕,他觉得自己的脖子都无法转动了,又酸痛,又僵硬。有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继续坚持练下去。然而当美妙的旋律逐渐从这些枯燥的音符中凸现出来的时候,他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安慰。他觉得,为了最终能进入贝多芬、莫扎特的奏鸣曲所展示给他的那个空灵、美妙与和谐的世界,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经过了整整7个年头的勤学苦练,他的手指上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连光滑锃亮的小提琴琴面上也渗透了他苦练时淌下的汗渍。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各种技巧,在乐理上他也懂得了和声与曲式的结构。他能够在家庭音乐晚会上,娴熟地演奏出贝多芬的奏鸣曲和莫扎特的魔笛序曲了。然而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讲,使所有听过他演奏的人难忘的,并不是他那熟练的演奏技巧,而是他与乐曲之间,在心灵与精神上所达到的那种高度的和谐与一致。

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喜欢和人吵架的同事在和人吵架后,来找爱因斯坦评理。

爱因斯坦听他说话的火药味还很浓,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便笑呵呵地拿起心爱的小提琴,说:“来,来,我们还是来拉拉亨德尔吧!”

这位同事忍不住笑了。因为作为德国古典作曲家的亨德尔的名字,在德语中也有“吵架”的意思。

1913年之后,爱因斯坦被普朗克和能斯特这两位物理学界的台柱人物请到柏林后,成了柏林科学研究院的院士,但他爱好音乐的天性,使得他生活的世界,依然是由音乐的音符和数据公式共同构成的一个和谐的世界。他到柏林当教授不久,就常在普朗克家里举行音乐晚会。

每当受到荷兰莱顿大学的邀清,爱因斯坦总爱住在他的朋友、大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家里。爱因斯坦从柏林来到荷兰,从吵闹的都会来到古老而幽静的小镇,实在感到清静和愉快。当他听到四周大大小小的风车在悠然自得地随风转动并唱出“咿咿呀呀”的歌声时,他心里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埃伦菲斯特的家里,小提琴也常常参加科学家们激烈的科学论战。埃伦菲斯特和爱因斯坦由于某个问题在激烈地争论着,埃伦菲斯特思路是那样的敏捷,那样的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他发现爱因斯坦的话语中哪怕一点漏洞,也会一下子抓住不放。当然,爱因斯坦也不是一个次手。在唇枪舌战中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们就想休息一会。

埃伦菲斯特和普朗克都是出色的钢琴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小提琴家。爱因斯坦在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伴奏下,拉出的小提琴旋律会增加许多特殊的光彩。

当他们的演奏正在进行的时候,爱因斯坦突然停下了。

他不拉了,然后用小提琴的弓用力地打击小提琴的琴弦,他的意思是让埃伦菲斯特停止钢琴伴奏。爱因斯坦又开始了他科学的独白。埃伦菲斯特手搁在钢琴上细心地听着他的独白。他犹如森林中的猎人,正在端着猎枪等待着爱因斯坦的漏洞。一旦让他抓住漏洞,埃伦菲斯特将像猎人那样射出一排子弹。有时爱因斯坦的思想遇到障碍时,他就会着急地走到钢琴前,用几个手指弹出一个清澈的大和弦,坚强而有力,反复地弹这三个和弦。

“当!当!当!”爱因斯坦在敲“上帝”的大门,又好像在向大自然发问:

“怎——么——办?”

有时,弹着弹着,“上帝”的大门给他俩打开了,这两个朋友从论战中又温和地相对而笑了。

对爱因斯坦来说,音乐是另一种逃避方式,而且是一种永远不会犯错误的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爱因斯坦应邀参加了知识合作委员会。这是一个专门技术性团体,隶属国际劳工局,活动范围适度,目的在于为恢复中断的相互联系做准备,促进学术活动。

有一天晚上,委员会在一个餐馆中聚餐。谈话围绕着当天的一些事情,大家都想使自己避免卷入争吵。在杂乱的谈话声和碗碟碰撞的铿锵声中,乐队演奏着轻音乐。爱因斯坦默默地听着,他完全忘却了别人在谈论什么。音乐是他的最高级的庇护所。突然,他站起来,与小提琴独奏者说了几句话,从那人手里拿过小提琴并开始演奏。笑容又浮现在他脸上,他表情放松,就像沉入梦中一样。他一点都没有想到他站在一个时髦餐馆的演奏台上时所产生的景象,这时所有的眼睛都转向他。他孤独地演奏着,像是要把所有积压的痛苦一扫而光。

成双成对的年轻人到来了,匆忙地抢占座位,他们是来跳舞的,他们不耐烦地盯着那位独自在台上徘徊、充满老派音乐家气质的小提琴演奏者。他们开始表示这个人比那些讨厌鬼强不了多少,而爱因斯坦仍在继续着他的演奏,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当有人壮着胆子去告诉他时间太晚了,我们该回去了时,他才把小提琴归还给主人,微笑着向人家道歉,就在离去时,他还像在梦游一样。

有一天,爱因斯坦接到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教授:

有一件急事,第二小提琴手的丈夫想和你谈一谈。

这封信没有写地址,第二小提琴手又是谁呢?原来她就是比利时王后伊莉莎白,她在未出嫁之前是巴伐利亚公主,是爱因斯坦的老乡和好友,更确切地说她是爱因斯坦的音乐之友。爱因斯坦每次到比利时来都要拜访这位王后。王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她爱好科学、文学,更喜欢小提琴。她的生活朴素,思想开通,不摆架子,平易近人,比利时人都很爱戴她。不少人叫她为“红色的王后”。

有一次,比利时皇家汽车奉命去火车站接爱因斯坦。司机在头等车厢门口等着爱因斯坦下车,可是等旅客都走光了也没有见到爱因斯坦的影子。汽车司机只好空车回宫,向王后报告说教授并没有来。

可是,过了半个小时,爱因斯坦身穿一件旧雨衣,手拎着那把他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了王后避暑的夏宫。原来爱因斯坦没有坐一等车,他坐的是三等车。教授从来最喜欢坐三等车,因为这样可以混在三等车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认出来造成麻烦。

他从三等车厢下车之后,自由自在地走出了车站,边走边问路。等走到王宫大厅的时候,里面已经坐着三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第一小提琴手了。只要爱因斯坦一到,四重奏就立刻开始。爱因斯坦担当首席小提琴手,王后陛下是第二小提琴手。

终其一生,爱因斯坦没有停止对音乐的热爱与痴迷。爱因斯坦自己说过:如果不是命运使他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他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小提琴家。人们不怀疑这一点。他曾经在许多场合下,应朋友或主人的邀请,即席演奏过小提琴。

在白宫,他就曾经给罗斯福总统和夫人演奏过。还有一次著名的演奏,是在20世纪初柏林德国皇家科学院的年会上,他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德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普朗克合作进行过一次小提琴、钢琴二重奏。普朗克弹钢琴,他拉小提琴。相对论的创始人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的这次合奏,被称为世纪的合奏。正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这两根伟大的支柱,构筑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和科学的无比辉煌的殿堂。他们两人的合奏配合得天衣无缝,演奏完毕,整个皇家科学院的大厅淹没在一片掌声之中。

凡是亲耳聆听过爱因斯坦小提琴演奏的人,都对他精湛的演奏技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在德国这个音乐的王国、贝多芬和巴赫的故乡,听过爱因斯坦演奏的音乐专家们也认为他的小提琴演奏是一流的。

当代许多被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所展现的那些玄奇的关于多维时空的思维、那些深奥莫测的天马行空的数学演绎,以及由此推出的那些惊世骇俗的结论弄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云的科学家们和理论家们,实在没有办法弄明白爱因斯坦奇特的想像力是从哪里得来的?它们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像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于是他们只好将它归因于上帝。他们认为:相对论的灵感一定来自全能的上帝,是造物主本人给了爱因斯坦以启示。

当他们苦于寻找不到结论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从另外一个离科学更远一些的题目——音乐上来寻找一些突破呢?爱因斯坦终生痴迷小提琴,直到他70多岁以后,仍每天演奏。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这只不过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爱因斯坦自己曾经说过:音乐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科学与音乐,同样都需要最丰富的想像力!人类历史上每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如哥白尼的地球转动学说、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它们所蕴藏的想像力都是那样惊人,地球上也许惟有伟大的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想像力可以与之相比。

科学与音乐,同时成为了爱因斯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思维的领域中,这两者是完全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于对方的。也许爱因斯坦正是借助于音乐的神奇力量,使他在进行艰巨的科学思索时,想像力能够永远保持在飞翔的最佳状态,能够永远使他的思维活动保持最大的张力。

爱因斯坦的亲人和保姆在回忆他的时候都曾经说过:

每当他的工作陷入了僵局时,或每当他的思索和构想遇到了阻力和障碍时,他就会放下手里的工作,拉起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而当他们听到爱因斯坦的琴声从低沉徐缓转向激越高昂时,他们就知道,他一定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奇特构想。

普林斯顿大学校区梅塞街112号小楼(爱因斯坦在美国爱因斯坦普林斯顿的住宅)的邻居们在回忆爱因斯坦时,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每当听见小楼里传出了琴声,他们就知道那个怪老头又在构想他的相对论了。

小提琴决不仅仅是爱因斯坦的业余爱好,是他工作疲倦时的一种消遣,而且还是他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不可缺少的伴侣。不仅仅是在爱因斯坦身上体现了科学与音乐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在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经典力学的伟大奠基者牛顿,终生不渝地喜爱管风琴。

许多伟大的音乐家,本身就是优秀的科学家。不朽的《沙赫拉查德》的作曲家李姆斯基·柯萨科夫本身就是海军机械工程师。创作了优美的交响乐诗《中亚细亚草原》的鲍罗廷,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如果真有一个上帝,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时曾经帮助了他,那么这个上帝就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