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10171100000042

第42章 深化农村改革加速两个转变(2)

5.不断深化改革,培育和创造农村经济运行的新机制。四省都把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动力,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山东省通过试验示范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第一步,于1983年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步,建立了农村改革试验区,省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农委组织实施,确定了土地制度、股份合作制、小城镇建设、集体资产管理等20个改革试验项目,进行了试验示范,其中,平度县的土地制度改革(两田制)、淄博市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莱阳市的专业合作社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推广。第三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即按照网络化、制度化、实体化、系列化的“四化”要求,对农村服务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进行规范化建设,省财政投入3300万元,每个县配套200万元,经过三年建设,全省共投入3亿元,基本建成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服务体系。第四步,于1991年在全省建立了27个“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每个县每年投入50万元扶持资金,到1995年共投入资金13亿元。同时,还建立了9个外向型经济示范区、7个高新技术示范区,省财政都拿出资金予以扶持。第五步,在总结诸城市和寿光县等地贸工农一体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改革试验,最终探索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之路。江、浙、赣三省也都根据各自的省情,积极深化农村改革:一是针对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二、三产业流动、部分土地荒芜的情况,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这一最宝贵的生产力要素得到流动和优化组合。按照“稳制活田”的原则,大面积的推行了“两田制”,每人在保证0.4—0.5亩口粮田的基础上,其余耕地实行招标承包,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扩大农业的规模效益。诸暨市去年试点,派工作队在35个乡、1302村调整60.5万亩水地,只有7万亩旱地没调整。二是针对乡镇企业进入90年代后原有的机制优势弱化、经济环境和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绍兴市采取“上一块”的办法组建现代企业集团,使乡镇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采取“活一块”的办法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资产结构;采取“放一块”的办法,对一些小微亏企业进行改造、拍卖、租赁、兼并,使生产要素得到了重新优化组合。通过上述改革,促进了企业存量资产的流动和优化组合,拓宽了企业的投资渠道;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使乡镇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三是进行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浙江省在乡一级建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和集体资产经营公司,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集体家底;通过建章定制堵塞了管理上的混乱;通过按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动态性经营管理,搞活了集体资产。这样,解决了多年来集体资产由谁管和怎么管的难题。四是加强了对宏观管理和调控机制的改革。

6.咬定乡镇企业不放松,走集约化、外向型和集团化的路子。四省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效益好,不仅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也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一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革,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为主加速向技术密集转变,并通过组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和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把乡镇企业的脚跨到了国际市场上,使原来的“泥腿子”企业变成了现代化的高新尖企业。浙江省东阳县横店集团,70年代中后期才是一个投资29万元办起的小缫丝厂,经过20年“滚雪球”式的发展和走联合、改造、提高和对外开放之路,现在已发展成一个跨地区、大规模、外向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到1995年底已拥有150多家紧密型企业和1000多家半紧密性、松散型企业,产值达40亿元,公司生产的几十种产品远销欧、美、日、中东、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资产社团所有制的“横店模式”。另如万向集团也经过大量引进人才和设备,走股份联合的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为一身的大型集团公司,正向跨国公司迈进。

7.重视商品市场建设,做到生产流通一起抓。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1991年前仅为一个小型的布料市场。1991年,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绍兴县历史以来就是一个轻纺大县,交通、通讯等便利,具有一批商品意识强、善于经销的农民队伍等优势,抓住机遇,大胆决策,一方面采取股份制的办法筹集资金3500万元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批发市场,另一方面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打出了“中国轻纺城”的牌子,迅速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到了150亿元,每天进入这里的客商由原来的1万人发展到了10万人,并带活了绍兴的轻纺企业,全县没有一家企业亏损,年盈利达5亿元。另如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被国家工商局批准为“中国小商品城”。

8.大胆和放手启用人才,为事业兴旺发达不断注入活力。从我们参观考察的一大批由弱到强,由贫穷到富裕的先进典型看,他们的强盛之路无不与开发和利用人才息息相关。东阳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的“摘桃子”理论就高度概括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说:“坐在地上摘不到桃子;站起来伸手可摘,但所得不多;跳起来摘可多一些、好一些;而借梯摘,就能吃上最多最好的桃子”。借梯子首先是借“脑子”。1980年春,徐文荣偶然认识了“东阳女婿”西安某国营大企业工程师李国宁,当李国宁到东阳“丈母娘”家过春节时,徐文荣亲自开拖拉机到杭州迎接,大年初一又亲自登门拜年,终于感动了李国宁,把他留到了东阳,为横店集团建设“中国磁都”点燃了第一把火。接着,他又从上海一家有名的针织厂请来了动力科长吴国瑞,攻克了印染厂生产外贸产品的印染技术难关。几年来,横店集团已引进各类人才300多名,并出资选送了250多名青年职工到大学对口培训,还自办建起了一所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接受培训的已达4000多人。另如万向集团近年来已招收200多名大学毕业生做为各企业的业务骨干,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威海市环翠区黄泥沟村只有89户人,今年竟招收了60名大学毕业生安排到各企业中。

9.加强农村小康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四省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大任务,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向着即定目标加速前进。江苏省提出“九五”末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初步实现现代化,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成立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办公室,专门研究和指导全省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浙江省成立了由主管省长牵头的农村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16名干部成立了专门机构———小康办,主抓全省农村小康建设。江西省以建设小康村、小康户为重点,抓两头带中间,实施了富县、富村、富民的“三富工程”,加快了全省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山东省按照“上抓农业现代化,下抓贫困县,中间抓小康建设”的工作思路抓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1995年已有34个县实现了小康,今年还将有20多个县实现小康。从我们实地参观的一些农户看,住宅环境大为改善,而且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大为提高,江浙一带的绝大多数农民已住上了小洋楼,农民生活和农村已相当富裕,看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10.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4省都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社会治安,还是环境卫生都非常好,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张家港市为自己制定了“经济繁荣昌盛,环境优美清洁,民主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健康”的标准,农村已基本实现城市化,农民实现了知识化,城乡实现了一体化。绍兴市柯桥镇为了给“中国轻纺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大抓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坑害外地客商和偷盗抢劫事件严厉打击,近年来,抢劫、盗窃等刑事案件几乎绝迹,为轻纺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对策建议

考察中我们不时思考:这四省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经济发达的省份为什么更为重视农业?他们都根据本省基础、优势、条件,探索自己的模式,走出自己的路子。在深化改革上大做文章,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上狠下功夫,甘肃有甘肃的基础、环境、条件、资源优势、经验和典型,总的看,还得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和创造甘肃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初步提出如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