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0171000000047

第47章 “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6)

二是坚持国有独资企业和其他所有制性质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积极推进技术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他所有制加工企业的发展。

三是坚持改造老企业和建设新企业相结合的原则。我省粮油加工企业大都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消耗大、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依靠推进技术改造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新建粮油加工企业,一般要选择尚无加工企业的市县以及主产区和主销区加工、销售供应缺口大的地区,坚决杜绝盲目重复建设。

四是坚持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和发展小杂粮特色品种加工相结合的原则。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发展专用粉、专用油和生化原料的生产;并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小杂粮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花色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是在原料供给上要实行直接采购和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相结合的原则。要避免市场直接采购容易造成原料品质混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通过积极发展加工业,把粮油的生产、收购、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稳定购销渠道、保证原料品质、以高质量的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的目的。

六是要按照实现强强联合的原则,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和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重组联合。要坚决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方针,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做大做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的粮油加工骨干企业,扶持发展和放开搞活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小型加工企业,形成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为主导、其他所有制形式积极参与的粮油加工业新格局。

三、发展我省粮油加工业的目标任务

(一)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粮食加工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企业产权结构。通过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实现粮油加工业的优化升级和粮油产品的上档升级,扩大加工增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力争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加工企业的成品粮成为当地市场销售的主要商品,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较为充足的物质基础,确保军需民食、确保市场供应和市场稳定。食用植物油加工,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优势,精炼一级以上等级油品在满足省内市场供应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扩大省外市场销售,大力发展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加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为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饲料加工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促进其有序发展。

(二)结合2003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报送的92个主要涉及粮油精加工、深加工建设项目(其中:成熟项目29项,在建、研开发项目27项,拟开发项目36项),制定出发展我省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规划(附具体任务指标规划表)。

1.以兰州市为重点,认真抓好新兰面粉厂和红梅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尽快实现计算机管理和自动控制。

2.市、州国有粮食商贸企业,通过实行改革重组,与优势民营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加工企业联合,把当地粮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在2009年实现地产成品粮占市场份额50%以上和地产油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目标。

3.提高油脂加工技术和油品质量。油脂加工企业要强化油品精炼装置和质量检测手段,杜绝过滤油进入市场销售,减少二级油的生产和销售,努力增加一级油、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的产量。扶持和鼓励加工企业引进优质包装设施,积极发展定量、小包装油脂的生产和销售,逐步减少散装油脂直接进入消费市场。

4.积极开展小杂粮的精深加工。陇东、中部和天水等小杂粮产区,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杂粮加工销售和出口,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兰州、武威等市面粉加工企业要积极开展强化营养面粉和专用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试验。到2009年,全省要在现有的26个精深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再增加36个;年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万吨提高到5万吨。

(三)目标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我省粮油加工业发展空间较大。20世纪80年代到2003年,我省人口由2000万增加到2600多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但全省的面粉消费一直稳定在130~140万吨。2003年全省实际生产面粉63万吨(据统计分析,此数据不完整,存在漏报问题,但全省最大加工量不超过85万吨)。我省油菜子产量大、品质好,但近几年实际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0%,高级烹调油加工基本上属于空白。

2.粮油加工业“十一五”规划目标比较可行。骨干企业的骨干项目上马,将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可靠保证。其中:兰州市2户面粉加工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解决流动资金后,即可达到年产面粉20万吨;平凉市计划新建10万吨高等级粉加工企业,该项目已由市发改委列入当地产业化开发项目;庆阳市计划新建3万吨高等级粉加工企业;省局直属三企业计划新建年产13万吨专用粉加工企业。油料主产区的张掖市民乐县计划新建年产5万吨高级烹调油生产线;武威市天祝县计划扩建年产1万吨高级烹调油生产线。

3.发展粮油加工业有较为充分的原料资源。近几年,我省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75~80亿公斤,丰年略有结余;油料产量在40万吨左右,油品加工资源丰富。

4.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缺口大。按2003年各地上报的20个重点项目统计,共需投入资金38145万元。其中:企业自筹、招商引资和落实贷款合计为21875万元,缺口16270万元,需要国家贴息贷款或是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四、落实扶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1.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国家粮食局将通过国务院积极争取扶持西部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重点粮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及粮油加工企业和科研部门研究推广良种基地的资金投入;开发精、深、细粮油加工产品实行3-5年的税收减征、免征政策。

2.要加强粮油加工销售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要加大粮食行政管理、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对成品粮油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超标使用添加剂、假冒伪劣等损害消费者利益和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1)严格实行粮油加工和批发市场准入制度。进入市场的粮油产品都要有合法的商标、质量检验合格证和化验单;获得免检称号的粮油产品要有统一的免检标志,产品包装上要标明产品的成分;批发和零售粮油产品的企业和个人都不准购入、出售无商标、无检验合格证、无化验单的粮油产品。(2)建立健全粮油商品的包退、包换制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和抵制外地粮油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号文件关于“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的政策,大力扶持粮食转化和深加工企业。对各种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民增收,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设立西部欠发达省、区传统粮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扶持基金;鼓励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参股或投资建厂。

4.增加对产销平衡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投资。我省硬质小麦、豆类等小杂粮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政策,在河西、中部灌区和陇东塬区、徽县成县盆地积极推广和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在陇东、中部等杂粮产区,建立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在祁连山区的山丹、民乐、天祝等县建立优质油菜子生产基地。对在这些地区发展订单农业,并为农民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治理污染等的粮油加工企业,要给予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和贴息贷款支持;对于新办的小型杂粮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积极鼓励有关院校和科研部门研究开发优质粮食、杂粮和油料品种,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甘肃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一、粮油加工业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粮油加工业是整个粮油流通领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粮油加工业通过对原粮和油料加工,使粮食油料资源得到升值,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一日三餐所必需的食物原料,成为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因此,粮油加工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身心健康,关系到食品工业和畜牧、养殖、生化等领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平稳安定。

全省粮油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和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例

项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占食品工业48.13%56.31%53.93%

总产值的比例(%)

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占农业3.39%4.93%5.52%

总产值的比例(%)

全省粮油加工业的年总产值现在已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所占比重将逐年加大,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却只有5.6%。因此,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的精、深、细加工,提高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我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二、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独占市场的局面,早已被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其他所有制粮油加工企业共同占有市场所替代。全省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到2003年只有25家,比1999年减少了60家,减少了70%;其他所有制的粮油加工企业从无到有,至2003年已发展成153家。粮油销售市场也由过去省内国有粮食企业占领变为非国有企业和省外粮油加工企业占领绝大部分份额的局面。兰州市是我省最大的成品粮油销售市场,近几年来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到10%。主要原因:一是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大都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后虽然进行了部分技术改造,但基本上属于补补修修的改造,未能彻底改变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的状况。企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关停并转的境地。二是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习惯于原计划经济时期原粮(料)由粮食商业企业统一调拨,产品由商业企业统一销售的机制,在粮食市场放开后,不适应市场变化,也无资金采购原料,更无灵活的产品销售手段,致使大部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名存实亡状态。而部分非国有粮油加工企业,顺应市场经济需求,在竞争中迅速发展。武威市1999年有7家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年产量1.5万吨,到2003年底全部关停;而非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发展为6家,年产量达26万吨,产品除占领当地市场外,还销往兰州和西宁等地。

2.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的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截至止2003年底,全省有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厂4家(兰州市国有和国有控股的面粉厂各1家;武威市非国有制面粉企业2家)。在这4户企业中,除兰州新兰面粉厂因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消耗大,成本高,负担过重等原因处于半停产状态外,其余三户企业迅速发展。兰州红梅面粉有限公司1997年引进德国日处理小麦400吨全电脑控制专用粉生产线,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其小麦出粉率高,消耗低,质量好,被甘肃省技术监督局授予“用户满意产品生产企业”称号。1999年“红梅”牌面粉荣获“兰州名品”称号;2000年获“甘肃名品”称号,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认证为“放心面粉”,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免检产品”。2002年12月又通过了国家质监局的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红梅”牌面粉在兰州市场销售看好,还销往西宁、格尔木、白银、天水和定西等地市。武威市的两家大型民营企业,产品也通过了国家质监局的QS质量安全认证。由于成本低,销售手段灵活,其产品在消费者中有较高的信誉,目前除在当地供应销售外,也销往省内外其他市、地。

3.我省油脂加工原料丰富,但加工工艺设备落后,产量低。1999年全省加工植物油为22102吨,2003年减少到19627吨,减少11.2%。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加工工艺和技术设备落后。大部分地、市油脂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仍然沿用压榨、浸出工艺,精炼设备和工艺尚不完善,只能生产二级油或一级油。油脂加工企业也由2001年的24家减少到15家。目前全省能够生产色拉油的企业只有一家,年产量仅为200吨。我省的色拉油、烹调油、调和油市场全部被省外油品占领。

三、粮油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粮油加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从1998年以来,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退出了国有序列,按其他所有制形式运营,但由于缺乏优势优质产品的支撑,没有发展后劲。

1.按照过去的粮食购销政策,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主要是对粮食商业实行代加工方式。加工企业的原料由主管粮食局统一调拨,产品由主管粮食局统一安排销售,企业不需要用周转资金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所以,粮油加工企业的自有周转资金很少。据1996年统计,全省90多个加工企业平均每户周转资金只有15万元左右。粮食市场放开后,企业要自己采购原料、销售产品,又没有灵活有效的销售手段,大部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处于无法维持生产经营的状态。兰州红梅面粉有限公司按其生产能力计算,至少需要周转资金1000万元,但实际只有400万元。由于原粮储备不足,其生产能力只能发挥15%左右,还实现不了原粮搭配加工,给保证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