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0171000000019

第19章 “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16)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健全完善和落实制度上下工夫。一是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局党组及直属各单位领导班子以规范权力运行、科学民主决策和防止行为失范为重点,进一步健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总结先进性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修订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从主题确定、会前准备、征求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环节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总结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签订责任书、年度考核具体办法等配套制度。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纪委、甘肃省监察厅派驻机构业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二是健全完善粮食流通管理各项法规制度。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甘肃省粮食局集中审理行政许可事项制度》、《甘肃省粮食局行政许可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和《甘肃省粮食局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暂行)》的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人员的职务行为,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强化行政许可实施后的行业监管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下,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三是注重抓制度落实。各处室、各单位在积极做好制度建设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抓已有制度的落实实施,纪检监察机构把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列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内容,作出专门安排。

(三)加强监督检查,领导亲自抓落实。局、处两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并带头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构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局贯彻《实施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惩防体系建设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建立了督查登记制度,对工作进度、进展中的问题、已完成的事项,随时了解和掌握,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九、提高水平,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机构工作职责

我局纪检组、监察室为双派驻机构,实行省委统一管理。现有纪检组长1名,监察室工作人员2名(主任1名,助理调研员1名)。直属20个企事业单位的党委、支部设纪委或纪检委员,共有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20名。14个市州粮食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党委领导。

纪检组、监察室在省纪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是从以下几个层面上协助党组抓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提出、制订工作计划和办法措施并抓好落实。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贯彻意见、年度工作安排、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提交党组会研究并组织落实实施。参加下属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进行专项检查和调研,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二是组织、督促机关各处室落实责任制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各处室职能分工,对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年度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加强情况沟通和工作联系,加强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指导、支持直属单位纪委开展工作。我局直属单位比较分散,实行两级管理。各单位党委、纪委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对反腐倡廉工作抓得比较紧。纪检组注意搞好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支持、指导直属单位纪委按照局党组的部署安排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四是联系、协调市、州粮食部门做好行业反腐倡廉工作。对市、州粮食部门纪检监察工作,省局主要是联系协调,了解情况,组织交流,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指导。及时传达贯彻国家粮食局关于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精神和年度安排意见并提出要求、抓好行风建设纠正粮食工作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国家粮食局安排的业务培训等项工作。五是主动沟通、及时向省纪委报告工作。纪检组主动联系协调,及时向省纪委报告工作,沟通情况。与有关处室协商处理一些重要问题,争取对我局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重视搞好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按照省纪委的统一部署,对局系统纪检监察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作出安排。明确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自学的主要内容,建立以自学为主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对自学情况考核和业务知识测试进行具体安排,做出全年学习规划,抓好落实。制定年度局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计划,根据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先后派出6名处级干部分别参加中纪委监察部举办的信访业务知识、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省纪委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第一、二期轮训,组织局系统23名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省纪委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培训。“十五”期间,已对局系统纪检监察干部普遍轮训一遍。

五年来,尽管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差距和问题。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推动我省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

(周凤岗)

粮食行业协会在市场化改革中逐步发展壮大

甘肃省粮食行业协会秘书处

我省粮食行业协会是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高潮中于1997年7月成立的。成立初期,主要是抓了组织建设和整章建制工作。进入“十五”时期,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协会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发展壮大队伍、加强协调沟通、增强服务功能、维护企业权益、搞好行业自律、建设安全信用体系、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对促进我省粮食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逐步壮大协会队伍,加强组织建设

“十五”期间,各地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发挥协会社团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筹建本地粮食协会。为促进各地粮食协会组织的发展,2003年3月省粮食行业协会与省粮食局联合发出《关于充分发挥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社团中介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同级和辖区内粮食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尽快把市州一级的协会组织建立起来,同时督促本地区各类粮食企业加入粮食行会组织,现有企业应在半年内申请入会,新办企业应在开业后一个月申报入会,并对省市县各级协会吸收会员的条件做了大体分工。《通知》还要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支持行业协会依照其《章程》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好服务、沟通、协调、交流、监督作用。这个文件下发后,理顺了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上下级协会、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对加快协会组织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随后,该文件被中粮协印发全国参考。

继上届天水、陇南之后,本届又有张掖、白银、平凉、兰州、酒泉等5市先后成立了市级协会组织,临泽县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粮食行业协会,有的市州正在酝酿筹建之中,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流通社团组织和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到2005年末,省协会共发展会员单位63家,比2000年的50家增长26%;其中:市级协会团体会员7家,中央直属储备库4家,省直属公司与仓库20家,市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0家,公司制及民营粮油加工企业21家,省经贸学校1家。加上市级协会的会员,共有会员单位288家,此外还有个人会员83人。

根据协会《章程》,2001年11月进行了协会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2004年,省协会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增补了7位理事和常务理事。同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我省朱红、袁世秀、谢国业3同志被选为理事和常务理事,薛养民、魏国斌2同志被选为理事。2003年和2005年,中粮协常务理事会上,本会被授予全国优秀会员单位称号,天水市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满仓、省粮食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王钦文、专干胥锋被授予优秀协会工作者称号。

二、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会员年审和业绩考核

1.坚持会员资格年审制度。这项对会员单位进行动态管理的制度自1999年建立以来,已连续坚持了7年,对加强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1年有49个会员单位通过年审。2002年经审核有18个因长期无故不交纳会费、不履行义务的会员单位暂缓一年给予资格确认,其中有4个单位补办了相关手续恢复了会籍。2003年暂缓资格确认的单位减少到4个。2004年暂缓资格确认9个单位,有4个单位随后补办了手续。2005年的资格确认全部通过年审,这说明自律意识大大增强。通过年审还掌握了企业的动态,及时了解变化情况。

2.对会员经营业绩进行年度考核通报。省协会从1998年起对各会员单位年度总经营量和实现利润两大指标进行考核,后来又增加了安全生产、遵纪守法等内容。根据企业自报和年终决算报表,在审核认定的基础上,排出顺序名次,对其中名列前10名的会员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向全省公布,并对排名第一的单位以省协会的名义颁发铜质奖牌,分别授予年度全省粮食行业经营量最大企业和经济效益最佳企业称号,以资鼓励。5年中获得年度总经营量最大的企业是:中储粮兰州直属库(2001年和2005年)、省粮油储运总公司、省粮食局王家墩仓库、省粮食局长城仓库;获得经济效益最佳称号的企业是:省粮食局景家店仓库、省粮食局酒泉储运站、中储粮平凉直属库、武威市黄羊红太阳面粉厂、武威市黄羊金穗面粉厂。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表明,近几年来,我省粮食行业在放开粮食市场的新形势下,多数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好转,经营量和加工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上升,许多企业由亏转盈,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协会会员单位起到了表率作用。年度经营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达到12家,其中最多的超过20万吨;实现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其中最多的为722万元。

2005年7月,省协会响应中粮协的号召,签署并向各会员单位印发了《积极开展爱粮节粮活动,建设节约型粮油企业倡议书》,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共同努力。

三、强化服务功能,使协会成为“企业之家”

1.搞好行业信息服务。协会坚持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办会宗旨,把编发提供行业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并持之以恒。省协会从1997年9月起,开始编发《粮食行业信息》,作为内部资料印发给常务理事以上领导成员、各会员单位和市州粮食局,重点介绍中央和省外、国外同行业的最新经济政策信息和改革动态,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到目前,已连续累计编发215期,平均每月2期以上。近5年中,共编发127期,刊发本行业各类重要信息649条,平均每月11条,已成为行业内部主要信息的来源之一。同时,在《甘肃粮食工作》刊物上开设各类信息栏目,由协会工作人员负责组稿编发,每年平均发稿件250篇以上。这些栏目,信息涵盖面较广,内容较为全面。包括“政策法规”、“文件选登”、“粮油行情”、“省内简讯”、“行业动态”、“国外粮情”、“政务信息”等众多内容,帮助基层企业及时了解外部情况,开阔视野,启迪思路。

2.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广告宣传服务。省协会利用《甘肃粮食工作》刊物全省发行、面向全国的有利条件,5年来共为本行业49户企业刊登宣传照片334幅,反映企业的新发展、新面貌,介绍其经营网点和产品。其中对会员单位全部免费刊登,无偿服务,有的还配发了文字介绍,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3.提供业务技术培训和咨询,为基层企业服务。例如,2001年组织会员单位派员参加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举办的“加入WTO后大型粮食企业发展战略和资本营运高级研讨班”、“电子商务培训班”、“粮食拍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班”。2002年初,兰州市在市场检查中查出20吨增白剂超标面粉,通过公开拍卖售给兰州正大饲料厂作饲料原料。省农牧厅以饲料添加剂名录中无过氧化苯甲酰为由提出质疑,并紧急约见记者,在《兰州晚报》头版头条毫无科学依据地予以曝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会受兰州市粮食局的委托,由高级工程师以专家意见形式,撰写了《关于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超标面粉用于饲料安全性的意见》,指出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添加产生增白作用后,即降解为苯甲酸,而苯甲酸是常用的食品饲料防腐剂,以添加量的计算看,也远小于允许添加量,因而是绝对安全的。从而平息了这起风波。

省协会还为会员单位申报名牌产品、评选优秀企业家等方面提供了相关服务。在前三届中国粮油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中,我省共推荐3人次参评,2005年5月中粮协表彰的15名粮油企业家中,我省平凉市粮油购销储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文科荣获第三届中国粮油优秀创业企业家称号。

四、组织企业参加粮油展销活动,走向全国市场

2001年9月,根据中粮协安排,我会配合省局组织8个地市、48个企业、共102人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粮油精品和绿色食品展交会,本省展区共6个展位,合同交易1.6万吨,意向交易2.11万吨,交易额5730万元。

2002年10月,又组织11个地州市及省直公司等36户企业、119人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粮油精品绿色食品展销会。这次共展出我省40多个粮油品种,总交易量8.4万吨,总交易额近亿元,特别是小杂粮十分火爆,以陇南、天水成交量最大。还组织各地和会员单位自愿参加在长沙、郑州、淮安等地举办的粮油展示会和博览会。

2004年5月,我省共组织12个市地和省局直属单位的32户企业、109人参加在南京举办的中国粮油精品绿色食品暨杂粮豆类展交会,展示81个品种,总交易量18.92万吨,交易额2.27亿元,比上届增长1.2倍以上。其中小杂粮和啤酒大麦深受欢迎,占总交易量的一半。各地还组织参与了一些区域性的展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