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学良和蒋介石
10170700000076

第76章

刘鸣九:“当时常荫槐是东北交通委员会的副委员长,他想把中东铁路掌握在他的手中,但张学良不同意。常荫槐还想掌握铁道监督署这个机构,张学良也没有同意。于是杨宇霆便在一张便笺上写上‘委派常荫槐为铁道监督署监督’,强迫张学良签名。杨宇霆和常荫槐的这种做法太过分了。他们根本不把张学良当作上司。于是张学良才决心清除他们两个人。张学良说了一句‘晚上再商量’,送走两人之后,开始准备。”

高纪毅:“他们走后,张立刻用电话召我进府,这时已是下午5点半钟。我进府立刻被张召入内室,他从容不迫地向我说:‘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欺我太甚,他们想尽办法,阻挠全国统一,今天又来强迫我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发表常荫槐为铁路督办,说是为的能够管理中东铁路。事关同苏联的外交问题,这事要办也应该请示南京,从长计议。但他们要我立刻签字发表,太不像话了。现在他们正在回去吃饭,少刻就会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他二人处死,你率领卫士去执行好了。’我接受命令后,问应在何处执行。张指示说,就在老虎厅内执行,并以轻松的语气嘱咐我说:‘你可要小心,他们二人身边都带有手枪的。’我于是配备六名卫士,由我同张的侍卫副官谭海率领,另有刘多荃担任府内外警卫任务,只许人进来,不许人出去。一切布置完毕,过了两个多小时,杨、常来到,径入老虎厅就座。我同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持手枪进入老虎厅,立即对杨、常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二位处死,即刻执行。’杨、常闻言,顿时木然,脸色惨白,一句话也没说出,当即由六名卫士分为两组执行。杨、常二人分别被两名卫士按住,一名卫士开枪,结果了性命,当夜陈尸老虎厅。”

在高纪毅的话中,叠印出大帅府、老虎厅等实景。

也可叠印出高写的有关文章的段落,并配画外音。

叠印挽联文物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张学良在处决了杨宇霆、常荫槐之后,遂又怀着复杂的情感写了挽杨宇霆、常荫槐的两副挽联。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霖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

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阴。

画外音:

第二天,张学良领衔发表了震惊中外的通电,至此完成了巩固东北政权的大业。这时,他颇多感触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可得真正好好地干啦!若不然,那太对不起邻葛和翰香在地下了!”

在东北通电的背景上叠印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的照片,并推满屏幕。

定格。

剧本第三集捐资办学

画外音中叠印蒋桂战争、蒋冯战争等前后的历史资料与照片。

蒋介石在张学良将军“易帜”之后,深知全国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他为了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最高主宰者,遂又召开旨在“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的裁军会议。为此,他又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发生分歧。接着,以蒋桂战争为起点,神州大地重新爆发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画外音:

张学良冒着与日本人对抗的危险毅然“易帜”,就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他清楚自己时下无力制止大河上下、长江南北燃起的新军阀混战的烽火,遂决定在东北三省实现自己的理想,提出了“东北新建设”的口号。张学良认为“国家大事,当从事于教育一途”,“建设第一需要人才”,因此他决定从教育入手。

画面渐渐转为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我不光是想让东三省,而且想让全国都好起来。我父亲给我留下很多财产,我有很多钱,我把这些钱几乎都捐出去了,建立了东北大学等学校。那时费用都是我出的。一点儿也没用公家的钱。我很高兴这样做。我要让国家强起来,要强起来就得培养人才。教育是建国的根本。”

地点北京采访阎宝航之子、新东北大学董事会秘书长阎明复:

阎明复:“张学良将军认为‘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中国今日社会问题,最严重者,莫过于多数人没受教育的机会。’早在我父亲阎宝航创办贫民教育的时代,张将军父子就曾出资相助。那时,张将军父子想在沈阳创办东北大学都遭到日本人反对,日本人说:‘你们不必办大学,你们要造就理工人才,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专,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们可以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但是,张将军父子为了开发东北培养更多的人才,还是顶着日本人的压力毅然创办了东北大学。”

画外音:

张学良就任东北大学校长以后,一再表示身为校长,天职就是教育学生爱国,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东北大学办学的主要特征。他请人设计的校徽为盾形,以白山黑水为背景,象征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东北大学担负保卫、开发建设祖国东北的使命。同时,他请知名的教授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谱写东北大学新校歌,倡导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精神。

《东北大学校歌》奏起,以下内容在“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的歌声中进行。

地点美国采访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理大学校长宁恩承。在宁恩承讲话中叠印东北大学有关的景致。

宁恩承:“东北大学的创立及进步多系张学良之功。1928年张学良自任校长,捐出张家私产百万元建筑两幢教学大楼,汉卿南楼、汉卿北楼。70年后,时至今日两幢大楼依然耸立云端,俯视北陵绿树红墙。

“东北大学之大全国第一。学生3000人,教授300,是30年代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当时北京大学2000人。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首屈一指。东北大学经费每年160万元(银元),清华70万,北大90万,南开只40万。东北大学设有文、理、法、工、教育、农业六院,另有体育专科。教学设备虽尚不能与欧美先进各国大学相比,在国内算是一流。”

叠印原东北大学的景观以及历史资料和图片。

地点沈阳采访新任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同时映出东北大学有关的教学楼舍。

赫冀成:“老校长张将军为扩建东北大学可谓倾囊捐资。1928年,张将军捐资30万元,为东北大学修建一座可容纳3万人的现代化的罗马式体育馆,堪称全国一流。同年,老校长又捐资50万元增建图书馆、化学馆和实验馆。接着,又捐巨资为理工学院修建四层大楼一所,为教育学院修建二层楼一所,为学校办公厅、教授俱乐部、学生宿舍等单位修建多幢大楼,使东北大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

地点美国采访原东北大学秘书长宁恩承,在宁的谈话中叠印出有关教授头像和刘长春参加比赛的图片。

宁恩承:“在张将军的领导下,东北大学的教育经费比较充足,教师待遇高。当时,东大教授薪金一般是360银元,最高的可达到800银元。而南开大学教授的薪金为240银元,北大和清华教授的薪金为300银元。与此同时,他还出重金礼聘国内一批专家和学者来东大任教。如知名的数学家祖恂教授、化学家庄长恭教授、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教授、文法专家章士钊、语言文字学家黄侃、梁漱溟教授等。在短短的几年中,东北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就说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奥运会的百米运动员刘长春,也是东北大学培养的,并由张将军资助出国参加比赛。”

画外音中叠印各地同泽中学校貌以及为国捐躯的学生的照片。

张学良在倡导创办新东北大学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为此,他又出巨资在东北各地创办同泽中学、同泽小学。为了东北妇女解放,他又创办同泽女子中学。虽说学校不同,但各校的教育思想都必须贯穿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学校为即将爆发的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英勇的将士。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在积极倡导教育的同时,他从亲身的经历中认识到,武装力量对保卫祖国和经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曾说过:“谁都知道酷爱统一、和平建设和取消不平等条约,但无武力,就不能和平统一,无武力就不能建设,更谈不到取消不平等条约。”当他再想到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对他的教诲“你们东北是处在红白两个帝国中间,东北的青年责任重大”之后,他决心改造旧军队。换言之,他要把用于军阀混战、争夺地盘的奉系军队改造成“国家的武力”、“民众的武力”。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吕正操和黄埔同学会负责人高存信,同时映出有关历史资料与图片。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张学良改造奉军是分两步进行的:在他出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之后,将奉军改编为国防军和省防军。首先,他对军队建制进行改革,取消原军团、军、师的番号,以旅为单位,将原40万军队缩编为30万。东北易帜之后,他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遂将奉军改为东北边防军。为加强东北军的战斗力,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整军运动。如创办‘东北学兵队’、注重军事教育的改革,把东北陆军讲武堂改为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等等。”

高崇民之子高存信:“张学良清楚若想富国强兵,必须重视军事工业的建设。当时,东北兵工厂的设备和技术在全国是先进的。他主政东北之后,遂又新建了迫击炮厂。不久,他又将迫击炮厂改为民用厂,可以生产汽车、拖拉机等。接着,他又筹建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汽车装备厂。这样一来,东北军拥有当时中国最好和最充足的武器装备。因此,其战斗力也是比较强的。遗憾的是,由于‘九·一八’事变猝然爆发,不但兵工厂为日本所夺取,就说库存的大量武器也成了日本关东军杀害东北父老的枪弹。”

地点沈阳采访原张学良部属、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刘鸣九。在刘的谈话中画面先后映出有关建设东北空军、东北海军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刘鸣九:“张将军原是东三省航空总办,负责扩建空军。他不仅自己学习驾驶飞机,而且还选派大批飞行员出国学习。东北易帜前夕,他亲自组建东北航空司令部,自任航空司令,并把东北军数百架飞机编为五个航空大队。在当时中国各个部队中,唯有东北军拥有一支现代装备和技术并有相当战斗力的空军。这都凝聚了张将军的治军心血。

“当年奉军中就有海军的序列。张学良为创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在为父守丧期间也就是1928年7月,决定自任东北海军总司令。这时东北海军拥有各种军舰27艘,占全国舰只的76%强;海军官兵3300人,占全国海军的61%。并拥有葫芦岛、青岛、哈尔滨三个基地。他为了提高东北海军的作战力量,又成立了航警学校,培养海军官兵;设立海军编译局,重视情报搜集和军事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总之,在张将军的领导下,东北海军很快成为全国海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画外音:

东北“易帜”之后,在张学良富国强兵思想的指导下,在不长的时间里,东北军不仅拥有强大的陆、海、空三军,而且也逐步建起了一支步、骑、炮、工、辎、战车、装甲车、汽车、通信等多兵种的部队。这在当时的中国仅次于蒋介石的中央军,而海、空军和兵工生产则雄踞全国首位。

画外音中映出有关东北军诸兵种的资料和图片。

张学良深知要想加强东北的国防力量和教育建设,单靠用张家的私房钱是远远不够的。换言之,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怎么办?与日本合作吗?张学良从父亲被日本杀害得出了结论:“我不能与日本人合作。合作就是卖国贼。”他主政东北之后,遂决定走欧美诸国的强国之路:努力发展实业,振兴民族经济,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这自然又会遭到日本政府强烈的反对。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的倾诉:“一个是我们要修一条铁路,由大虎山修到黑龙江。为这条铁路的事,惹起了很多的麻烦。他们说这条铁路与南满铁路平行了。这不能说是平行,因为我们去黑龙江要过南满路,还要走过中东路,所以我们自己修一条铁路,由大虎山修到黑龙江去,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开发葫芦岛问题。那时我们出口大豆,出口很多。当时我们到大连去,受到日本方面的刁难限制,所以我们要开一个岛,为此,引起点儿麻烦。日本人老想把东北的经济利益控制在自己手里,我们当然也要为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着想了。日本人完全是站在一种不平等的立场上,把中国当作殖民地对待。”

在张学良的讲话声中,叠印出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张学良在抵制日本所谓的“铁路交涉”中,加紧自己铁路的修建。同时,葫芦岛港的建设也着手进行。大通等铁路的建成和葫芦岛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东北运输体系,打破了日本的“满铁”、大连海港等对东北交通的控制,为发展东北三省的民族工商业创造了条件。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与此同时,张学良大力发展东北的电信业,极力扶植陷入停顿和萧条状态的民族工业,特别是采矿、制铁、机械、纺织、陶瓷、造纸等有了较快的发展,并造就了像杜重远这样有影响的实业家。加之他实行“裁兵殖边”以及改革金融信贷等政策,短短三年的时间,使得币值日趋稳定,市场逐渐繁荣,一个初步发达、昌盛的东北正在形成。

画外音:

蒋介石决不允许张学良将军把东北搞成一个独立王国。怎么办?他想起当年在发动“四·一二”政变的前夕,张作霖曾先于他在北京动手,演出了残杀李大钊等革命烈士的反共讨赤戏。而今他又故伎重演,极力借中东路问题煽动张学良反苏,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他可坐收渔利。年轻的张学良没有识破蒋介石的用心,出于狂热的爱国之情,终于被蒋介石诱入预伏的政治圈套。加之误听部属有关国情的报告,张学良轻率地作出驱逐中东路苏联势力、武力抗俄的决定。

1929年7月7日,蒋介石邀张学良到北平密谈。7月10日,南京政府议定,接收中东路,驱逐苏方人员。11日,中东路督办吕荣寰宣布:罢免苏方铁路局局长,免除苏方职员,遣送回国。7月15日,苏方通牒抗议南京政府;南京政府不予理睬。接着,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中俄双方处于交战状态。8月15日,张学良任命王树常、胡毓坤为“防俄”第一、第二军军长,从东西两线迎击苏军。由此爆发了史家称谓的“中东路事件”。

当时,张学良刚刚开始整顿军队,新改编的东北军依然矛盾重重,战斗力低下,加之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军政首脑各怀私心,指挥混乱,致使前线阵地失守,西线两旅东北军全军覆没,旅长梁忠甲被俘,韩光弟阵亡。至此,张学良才猛醒上当。不得已,他采取停战求和的办法,与苏方签订了“伯力协定”,中东路才恢复到战前的状态。

同时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正当张学良将军陷入因“中东路事件”失败而极端苦闷的时候,一位年轻貌美的才女由天津飘然来到沈阳北陵。她就是被时人、后人赞美的赵四小姐赵一荻。

地点北京采访张学良胞弟张学铭的夫人朱洛筠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