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10168500000038

第38章 浪漫国度法兰西(4)

巴黎凯旋门是世界上罕见的此类建筑中最伟大的建筑。我站在这里,感受亲历,使我真正体味到它的壮美与威严。凯旋门高49。54米,宽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14。6米。凯旋门内是个很大的空间。内墙刻有拿破仑用以宣扬其战功的96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也有巨型雕像,都取材于1972—1815年的法国战史。我站立在凯旋门前,认真地观看其中的浮雕。我印象最深的是刻在右侧石柱上的《出征》(又名《马赛曲》),它是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浮雕上有一个右手持剑的自由女战士在振臂高呼,号召人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而战斗。墙上还有其他著名的浮雕:如布拉蒂埃维的《盛名》,艾尔克斯维的《抵抗与和平》,考尔多维的《凯旋》等。门的内侧刻有曾经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凯旋门内还有一座“无名烈士墓”。据说,里面埋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地上刻着的“墓志铭”写道:“这里安息的是为国捐躯的法国军人。”墓前点着“长明灯”。法国朋友说:不管任何时候,“无名烈士墓”前都摆满鲜花。我不知道,这些鲜花是法兰西人送的,还是其他外国人送的,但是这种举动是令人感动的。凯旋门也并非为拿破仑一人而建,而是为法兰西而建。还有一些法国伟人获得这种殊荣。例如,1855年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国葬仪式就在凯旋门下举行。每逢节日这里都挂着一面10多米长的法兰西国旗从拱门的顶端垂下,在门前微微飘扬。一名穿着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凯旋门的顶部是个博物馆,陈列着有关凯旋门的历史文物和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在顶部的平台上,可以眺望巴黎市容,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卢克索方石碑、埃菲尔铁塔和圣心教堂等巴黎名胜,尽收眼底。

我们穿过凯旋门走向香榭里舍大街,凯旋门渐渐远去。但人们总是在想,这座象征性的国门同拿破仑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在历史上,拿破仑是个失败的英雄,但法国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他。法国人始终觉得拿破仑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战略家,还是一个政治家,他奠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才使法国有了今天。不管人们对拿破仑怎么评价,法国人是以此引为自豪的。这也许就是法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里昂:法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到法国旅行的人,除了游览巴黎,还可能到外省走一走,他们的首选大多是马赛和里昂。马赛是海港城市,人称是法国人的“大上海”。而里昂是法国第三大城市,也是革命摇篮。如果可以类比的话,里昂就是法国人的“武汉”了。里昂曾经是法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富春、蔡畅、向警予、邓小平等一批青年革命家,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相传邓小平曾在里昂一间小铺里卖过豆腐……现如今,虽然工人运动已经慢慢淡薄,但我们仍然对她投以尊敬的目光,以一种革命激情去瞻仰这个工人运动的摇篮和圣地。

里昂是法国的南部城市,与瑞士接壤。此次我们是从瑞士过境到里昂的。我们在瑞士住了几天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离开风景如画的日内瓦,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国西南部的罗纳省,来到了历史名城里昂。我们到达里昂,大约是上午十时。初夏的阳光,把这个城市照得透亮。法国司机把我们送到罗纳河畔的市政广场。市政广场是全市的中心。这里古老而雄伟的建筑,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风姿。里昂作为罗纳省省会,是仅次于巴黎、马赛的法国第三大城市,地处罗纳河和索恩河的汇流处,是地中海通往欧洲北部的战略走廊地带。

里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最早在这里定居的是高卢人。公元前一世纪,里昂成为高卢人的行政中心。公元二世纪(也就是我国东汉时代),这里已经是大的商业中心了。公元457年,成了勃艮第王国的首府。1477年法国路易十一兼并了勃艮第王国,在此建立了丝织厂。后来里昂的丝织业发展很快,成了西方丝织业的中心。到了十八世纪,里昂又成了法国工人运动的中心。1744年和1786年,里昂曾经发生过反对法国封建王朝的工人罢工。1831年,3万多名纺织工人在这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三天的战斗,占领了城市并建立了革命政权。政权虽只存在10天,但意义深远。1834年又爆发了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工人武装起义,并提出建立共和国的口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这里又成了法国南部地下抵抗中心。由此可见,里昂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最先到了里昂也不是偶然。

我们久仰里昂。来到这座城市,第一印象是它很美。里昂城依水而建,城市分布在罗纳河两岸。全城有27座桥梁把这个被河流分割的城市连为一体。滔滔河水把这座城市装点得宏伟而气势不凡。城中多为中世纪建筑,全城的房子大都是红瓦房顶,风景美观秀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里昂的古老文化遗产令人惊喜。1933年在富尔维埃卮山上发掘出了希腊罗马式的剧场和公元一、二世纪的音乐厅。可见它的文明同古罗马文明是相连接的。富尔维埃卮山是里昂文化的标志。这里最辉煌的建筑是,1894年建造的富尔维埃卮圣母院教堂。我们看到这座100多年前的建筑,仍然闪光夺目。教堂的主墙壁都是以大理石装饰。玻璃窗闪耀着五彩斑斓的花纹。教堂内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和壁画。教堂外的附属建筑物里,是一个小型的宗教礼品销售展厅,里面有做工讲究精美的带十字架的项链等等。站在教堂外,可以俯瞰全城。市区的主要街道,如雨果大街、共和国大街、爱丽尔总统大街等,尽收眼底。从富尔埃维卮山下来,我们到罗纳河左岸的新市区“走马观花”。汽车沿着左岸缓缓行驶,导游说:“这里的建筑,主要是大学校园,政府机关和贵族住宅。创建于1896年具有一百年历史的里昂大学,是法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医科冠誉全国。”听了令人感动。只是来去匆匆,我们没有能够到大学区里走一遭。里昂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很有名的。我们离开左岸富人区,过桥到右岸,来到了建筑林立的罗泰广场。在罗泰广场下车之后,举目四望,精神为之一振。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建筑艺术的大世界。里昂市内共有21个博物馆,以美术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和装饰艺术博物馆最有特色。里昂市图书馆在法国南部很有名气,里面珍藏着各种图书、手稿、古版书和雕刻板。

里昂历史古老,但思想颇为新潮新潮。我们在泰罗广场观看了一座现代雕塑就是这种新潮的产物。雕像由一些不锈钢的钢管、钢条部件组成,类似一组机器人在相互攀谈依偎。有内行者称,这座现代派雕塑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我对现代派艺术知之甚少,实在看不懂其内涵何在,深刻何在。广场的周围则是一系列精美典雅的建筑。市政厅宏伟壮观,相传为1646年所建。市政厅广场中有好几组精美的雕塑,广场中有一个由喷水管组成的水网,每隔几分钟,全部水管喷水约一米高左右,全场一片白水柱,一两分钟后又消失,极为有趣。广场的西侧还有建于1506年的法国最古老的交易所。里昂大街多属南北走向,我们驱车从著名的雨果大街、共和国大街、爱丽尔总统大街走过,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没有足够的时间欣赏这些艺术,只好带着某种遗憾登上汽车前往南部的旅游胜地尼斯。

九、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地

我们从瑞士到尼斯途中路过马赛。我们这次法国之旅,到马赛是在计划之中的。导游却不让停车,让司机继续前进。说:“马赛这个城市很大,很值得认真看,需要住上几天。”于是,我们绕过马赛,在看完尼斯、摩纳哥之后再专程前往马赛。

马赛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人称是法国的“大上海”。马赛濒临地中海的利翁湾,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它和欧洲各国,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直接通航。从整个环境氛围来说,确有“大上海”的气势。不过,我对马赛最初的认识,不是因为它“大”,而是把它看成为一个英雄城市。它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地,又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着力描写过的地方。我早年读大仲马这部小说时,就向往有机会去看一看马赛。从里昂到马赛的路上,窗外多是一片片麦田,没有瑞士那样诱人的景色;有些地方甚至使人觉得并不那么富裕。但到了马赛城,感觉就大不一样了。马赛历史悠久。传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一批海员乘坐帆船沿地中海西行,把船停在一个名叫马西利亚的小海湾里。这个小海湾就是今日马赛的雏形。1502年这里修建了第一个码头,到了1832年海上交通得到迅速发展,马赛港的吞吐量已达到仅次于英国伦敦利物浦港,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三大港。十九世纪,法国相继征服了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几内亚等北非和西非许多土地,马赛港就成为法国殖民者向海外扩张的后勤基地和海外掠夺的物资仓库和转运站。不过,马赛之享誉世界,还是因为它是座英雄城市。18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军团进军巴黎,高唱着雄壮的歌曲进入王宫,这支爱国歌曲叫《马赛曲》,后来它成为法国的《国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赛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当时集中在港内的法国海军舰艇,拒绝向纳粹德国的势力屈服,全部壮烈自沉,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法国人以马赛引为自豪。我们到马赛,已是傍晚,马赛全城灯火辉煌,我们下榻在叫“新旅馆”的一家饭店。这是一所旧式建筑改造的旅馆,设备还不错,就是到房间以后,几次停电。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人以为是我们中国人一到房间就用电炉煮开水,大家开电炉造成“短路”所至。店主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三番五次向我们解释因为全部客房开空调,电压不够所造成的。大家也就“互相谅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