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10168500000036

第36章 浪漫国度法兰西(2)

我们在卢浮宫外走了一圈。看看卢浮宫的外景,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我被宫前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吸引住了。我先前不知道卢浮宫前有座金字塔,对它的来历也不太清楚。问了导游才知道:这“玻璃金字塔”的出现,也有一些缘由。据说,卢浮宫建成之初,也有人觉得遗憾。这座屹立在U字形广场上的建筑物,两边高大的侧厅像两座山峦,使空荡荡的广场成为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深谷。于是有法国人提出要在这深谷般的广场上再搞一座建筑,计划确定后,在全世界招标,全世界的建筑大师都踊跃参与,投图应招。在三百多件应招作品中,经过筛选,最后由密特朗总统亲自圈定。他觉得最满意的一件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由美籍华人世界级建筑大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

这座与宫殿相匹配的“玻璃金字塔”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绝响,一个令人震惊的杰作。整个玻璃金字塔建筑是由精细的铁架构成,铁架外面用玻璃铺成三角形的金字塔,人们可以透过锥形的玻璃罩,看到后面卢浮宫的整体。虽有金字塔相立于其间,却无隔离之感。金字塔的四周是一泓平静的水池,许多游客在这里拍水戏鸽,水波涌荡,好不惬意。进入玻璃金字塔,沿着梯子一级一级往下走,深入底层,人们便成了“井底蛙”。但往上看却很有趣,仿佛走进了一座环形电影院,屏幕上的蓝天白云与卢浮宫的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菱形的铁架与透明的玻璃构成一种奇特的效应。顶部的玻璃是立体构造,形成锥形,从各个侧面互相映衬,互相反光。整个建筑没有一盏电灯,却通体透明。我叹服:贝聿铭不愧为世界级大师、建筑设计的天才。难怪有人说:到了卢浮宫一要看达芬奇的名画《永恒的微笑》,二要看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足见其身价之高了。

看过“玻璃金字塔”毕竟不等于看了卢浮宫。我们恋恋不舍地在广场徘徊。在金字塔的出口处,见有一大群人围在那里领取什么文件资料,我也凑过去。发文件的以为我是日本人,立即送了一份日文资料给我。日文有许多中国字,猜一猜也略知其意,原来这是卢浮宫职员的罢工呼吁书,大意是说卢浮宫由于展品不断扩充,参观人数激增,大大加重了职员的工作量和精神负担,他们的工资又偏低,因此举行罢工,要求主管部门增加服务的职员,为职工加薪,改善工作条件……等等,并要各国观众为之呼吁助力,大有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架势。我们问何时复工开馆,他们耸耸肩膀,摇摇头,以示“无可奉告”。这下子,我们心都凉了半截。很快就要离开巴黎了,看来登堂入室去参观卢浮宫将成泡影。晚上回到旅馆,打开电视机,突然看一则巴黎新闻:卢浮宫罢工人员与馆方已初步达成复工协议,可望在一两天内重新开放卢浮宫。这样在失望中又给我带来一线希望。离开巴黎的那天上午,我们游览风光旖旎的塞纳河。在游艇上,我们对陪同的林小姐说:一旦有消息就告诉我们。我们宁可不游塞纳河,但要看卢浮宫。林小姐说:“我比你们还着急呢,我已托朋友呆在卢浮宫门口,一旦开馆便用手机通知我。”果然,上午12时得到通知:卢浮宫重新开馆了。于是我们匆匆结束塞纳河之游,上岸驱车到卢浮宫。这时离飞机起飞时间还有6个小时。

卢浮宫也是艺术收藏的“巨无霸”。它在成为法国国立博物馆之前也是法国王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屹立于巴黎城内塞纳河右岸。1204年法王菲利普二世便开始兴建。不过最初只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碉堡。经过从法王查理五世到路易十四历时500多年的一再改建扩建,成了气势雄伟的宫殿建筑群。到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拿破仑委托建筑师拜尔西耶和枫丹增建其西翼,至1857年拿破仑三世在位时期全部工程才告完工。卢浮宫在口字形正殿两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空地形成一个广场。宫的东面还有长列廊柱,建筑巍峨壮丽。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国民议会、救国委员会和参议院都设在这里。十门世纪初叶,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在这里收藏美术珍品。在路易十三,特别是路易十四逝世之后,宫里经常举行绘画和雕塑展览。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把它改成国立美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今日卢浮宫不再是王室宫殿,而是一座艺术圣殿了。展厅人的艺术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卢浮宫的艺术展品,也是与日俱增与年俱增的。在长长的画廊中藏有162幅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其后藏品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拿破仑时期,许多亚非国家的名贵艺术品,包括土耳其、埃及的珍贵艺术古物,以及罗马教皇极其名贵的绘画雕刻,都成为拿破仑的“战利品”而被收买入宫中,藏量为之大增。

卢浮宫艺术博物馆博大精深。现分为六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塑馆;历代绘画馆。六个展馆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画分。雕刻在底层,油画在一层,素描和彩粉画在二楼。正殿的侧楼底层和一层集中展出各种文物。卢浮宫现有藏品40多万件。其中如米开朗基罗的《胜利女神》、《恋爱之神》、《奴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岩间圣母》以及爱神维纳斯的雕像等无价之宝,每年都要吸引几百万的观众。导游说:“要仔细看,一星期看不完。我提议先看‘镇宫之宝’,其余剩下的时间由各人自由选择。”大家都很赞成她的这种安排,随后跟着导游直奔三件“镇宫之宝”。我们先到大厅的东侧。一上楼,那件为千百万观众所倾倒的伟大杰作《胜利女神》的雕像尼卡首先映入眼帘。我们都伫立在尼卡的雕像前久久地注目这位来自希腊的女英雄的英姿:她凌空欲飞,气势磅礴。尽管她没有了头颅和手,但她两只遒劲的翅膀,面对大海,迎着海风,顽强地张扬成一个永恒的胜利标志:V。这个形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我们都为她美丽而矫健的英姿所倾倒。看着雕像,身边好像升腾起撼人心魄的交响乐章。在告别这位公元前3世纪的“空中女飞人”尼卡之后,我们又来到另一位身价连城的美的化身维纳斯女神雕像前。维纳斯同尼卡一样,她失去了双臂,但比尼卡多了一个头颅。这位来自爱琴海的少女,据说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的女神。维纳斯比尼卡早诞生几十年,应该属于尼卡的“姐姐”或“母亲”辈的人物。但同尼卡不同,看上去,维纳斯温文尔雅,细腻腼腆,甜美端庄,是美的象征。失去了手臂的维纳斯,就成了残缺美的最高经典。她的美,同性格豪放,奋奋欲飞,义无反顾的尼卡的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卢浮宫的第三件镇宫之宝,那就是“誉满全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了。由于这幅画多次失窃,现在只好采取严密的保安措施,放在一个厚厚的十分牢固的玻璃罩里。这样一来,蒙娜丽莎唇边本来但若隐若现的微笑就变得更加令人捉摸不定了,叫人难以看清她迷人的细节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有一种满足感。因为我们毕竟看到了真正的艺术杰作的原件《蒙娜丽莎》。

艺术魅力永恒卢浮宫的每一件展品都那么诱人。看完这三件“镇宫之宝”后,我们在卢浮宫的主要展馆都走一遭,跑马看花,匆匆过眼。卢浮宫六个大馆,三层,拥有40多万件藏品。几个钟头的参观,只能望其项背而已。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卢浮宫,赶往机场。我匆匆告别卢浮宫,也匆匆告别了巴黎。但卢浮宫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四、塞纳河上看风景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建在河的两岸。一条大河把城市分成两半,滔滔江水把这个城市打扮得特有风彩。巴黎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巴黎市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巴黎又称“法兰西岛”,道出了巴黎与塞纳河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游览巴黎,离不开塞纳河。我们开始坐着汽车在城里转,几乎很难找到不重复的线路。因为整个巴黎的建筑是呈放射型的,如果坐上汽车,绕来绕去,过不了多久,又绕回原来的地方。你想不重复看景,最美妙的线路是在塞纳河上坐游艇。这样,巴黎圣母院、圣母院钟楼、巴黎市政府、巴士底狱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拉丁区、卢浮宫、亚历山大三世桥、残废军人院、大小后宫等等,尽收眼底,特别是围着城岛巡游就特有一番风味。

游览塞纳河可以有许多选择。整个塞纳河上有许多游览码头,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码头上船下船,特别是包船,更有自由,上上下下,悉听尊便。那天,我们旅游团在城岛对岸一个旅游码头下船。这艘中型游船,可以乘坐100人左右。那天我们这船坐了不到50人,位置很宽松,前后左右自由选择和更换座位,这样就可以在塞纳河上从不同角度看巴黎。

塞纳河确实很美。法国四大河流之一的塞纳河,发源于法国东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从西向北流过巴黎市区,于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公里。它是法国最负盛名的一条河。其间可行船航道300多公里。巴黎也因得塞纳河之便而发展,故有“塞纳河的女儿”之称。河道两岸公园星罗棋布,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东段河中有城岛,城岛形如小船,又像摇篮。小岛四周有十座桥,像十条缆绳把小岛和岸上紧密相联。荡舟塞纳河看点很多,步步有景,每景不同,真有一步一重天之感。

在塞纳河游览,最吸引眼球的是巴黎圣母院。这座建于十二世纪的古建筑群,有可容纳9000人的大教堂,有圣母院钟楼。钟楼陈放着一口大钟,至今还保留在那里,这是雨果写《巴黎圣母院》的契机。在游船上,我们可以看到巴黎市政厅。市政厅位于塞纳河北岸偏东的巴士底狱广场和协和广场之间。这两个广场并称为法国革命和自由的象征。河南岸的拉丁区是法国最大的大学区,著名的巴黎大学就座落在这里。乘船沿河往西,可以看到北岸的卢浮宫。接着,游船过协和广场,来到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这桥也很有特色。桥长107米,南北桥墩竖立4座桥塔。塔顶的青铜飞马,展翅欲飞。桥上刻有“狮座情侣”,波光潋影,令人陶醉。整个塞纳河巴黎市区河段,有30多座桥梁横跨两岸,使河上风光更妩媚多姿。

游塞纳河看景,有时掠影而过,有时登岸欣赏。我们在游到河的中段,登岸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协和广场。导游对我们说:凡是到巴黎的人大都要来看一看协和广场。这是法国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协和广场面积84000平方米。这是1754年至1763年用了九年时间建成的,原名为“路易十五广场”。主要是为安置国王路易十五的骑马铜像而建的。由于法国历史的变迁,王朝的更迭,广场也几易其名。1790年法国大革命,路易十五的铜像被拆除,广场由原来的“路易十五广场”改名为“大革命广场”。革命是暴力的见证。1793年1月21日,广场上树起了处决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的断头台。此后两年中,革命者在这里处决过1119名囚犯。1795年又改名“协和广场”;1814年恢复“路易十五广场”,1826年被命名为“路易十六广场”,到1830年又重新命名为“协和广场”,直到今天。从这几次改名,可以看出法国政坛的大起大落。广场内有着许多贵重文物和古迹。我们看到,广场上除了那雄伟壮观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铜像,还有一座高高耸立的方尖碑。尖碑高23米,重230吨,呈玫瑰色。历史记载:这是当时埃及总统穆哈默德·阿里送给路易·菲力浦国王的。这块巨石,不知道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是怎样从埃及运到巴黎的。广场上还有墨丘利和信息女神双翼马雕像,与尖碑遥相呼应。毫无疑问,协和广场记载着法国的光荣与耻辱,记载着法国人的历史命运。但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就在这充满历史内涵、庄严而神威的广场上,有一位男士化妆成“美女”(艺术乞丐)在广场上乞讨。他(她)向每个投入法郎的路人鞠躬致谢。这对于美丽的巴黎,对于庄严的协和广场,实在含有某种讽刺意味。

我们离开协和广场,来到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也是到巴黎的人必来看的。香榭丽舍是一条横贯巴黎的主要街道,从东端的协和广场到西面的星星广场,全长1800米。街道很宽,最宽处有120米,是真正的“大街”。香榭丽舍大街已有三百年的历史。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这里植树造林,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由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建成约1公里长的林荫大道。1709年被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1828年由巴黎市政府接管。现在已经是游人如织的游览胜地了。大街分为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繁花似锦。到了夜晚,两旁古色古香的灯柱上洒下的灯光,给这平静的街道抹上了一道扑朔迷离的情调。大街的西段,就是熙熙攘攘的闹市了。林荫道两旁,有巴黎最繁华的百货公司、大银行、时装店、电影院、咖啡馆、酒巴间、夜总会,也有像“红磨坊”那样或者更甚的夜生活娱乐场所。我也曾好奇地在娱乐场所门前驻足,但终因不知深浅不敢涉足其间。因此,对巴黎的夜生活究竟是什么颜色,还是不甚了了。当然,香榭丽舍也不只是休闲之地。大街附近的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特别是西边的凯旋门,又给这条大街增添了浓重的政治色彩。香榭丽舍之闻名于世,大概是由这多色调的布局构成的。

塞纳河,巴黎的绿色彩带,她把巴黎的美景串连在一起,让游人欣赏。我们在塞纳河泛舟时间不长,但叠印在我脑子里的美景,却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五、埃塔:巴黎的骄傲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举世闻名。我在未到法国之前,多次看到过介绍埃菲尔铁塔的资料和影视形象,都说它很“伟大”。到巴黎之后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初,很多人不以为然,骂它为“怪物”,现在则有人说巴黎人“势利”,把“埃塔”当成了“摇钱树”。无论是“怪物”还是“摇钱树”,都含有贬意。但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对埃菲尔铁塔还是怀有“敬意”。因为它确实气度非凡,从塔的建设角度来说也是“举世无双”。于是,我们花四十五法郎买一张入场卷,登上了埃菲尔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