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142900000061

第61章 怀柔策略,巩固周边——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大环境

朱棣虽是武将出身,但是非常清楚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采取武力。毕竟流血事件不是什么吉祥乐观的事,登上皇位之后,朱棣越加的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大明的周边要稳定,倘若连一个稳定的大环境都保证不了,那么盛世又从何谈起呢?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朱棣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周边的大环境。对于那些实力不强,暂时对大明没有任何威胁的周边势力,朱棣采取了怀柔政策。这样既能达到稳固周边环境的目的,又能免去战争之苦,实在是一举两得。 其实,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对于北元势力就采取了怀柔的政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并没有将北元政权一棒子打死,而是承认了元朝势力的正统。为了争取残元势力不战而降,朱元璋还专门下达了诏令:“朕当效古先王之礼,俾作宾我朝。其旧从元君仓卒逃避者,审识天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才委任。其宗伯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职来朝,朕当给换信印,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孳畜从便牧养”。 在这种怀柔政策之下,北元的官员竟有不少归附了大明,朱元璋也很讲信用,按照自己承诺的条件,依据这些官员的才能和实力,纷纷授予官职和丰厚的俸禄。到了洪武八年,就连故元的国公卜颜帖木儿这样的大人物也归附了大明,并在大明朝廷中担任一定的官职。 由此不难看出怀柔政策还是十分有效果的,朱棣深谙为政之道,自然很清醒的看到了怀柔政策的好处。所以,上台后朱棣继承了其父朱元璋的怀柔政策,继续拉拢周边的不安定势力,并通过授予官职、给予厚禄等方式来缓解周边势力对大明的威胁。在这一点上,朱棣做的比朱元璋更为的圆满,给予降附者的待遇也更为的优厚。 为了达到更好的怀柔效果,朱棣先是进行了一番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大肆标榜任人唯贤,而且还特地强调不分华夷,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等做出一副敞开大门欢迎的友好姿态。再加上朱棣对于降附者的优厚待遇,很快就使得那些少数民族的官员们开始蠢蠢欲动了。

永乐年间的怀柔政策主要是针对北部的残元势力,朱棣上台后,残元已经分裂成了三部分,即西部的瓦剌、中部的鞑靼和东部的兀良哈。而朱棣的怀柔政策 也主要集中在对待鞑靼和瓦剌的降附者方面。 明朝年间,人们习惯将蒙古人统称为鞑靼人。当初朱棣就藩北平,可没和这些鞑靼人少打交道,所以与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虽说,朱棣当时作为燕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抗鞑靼人的入侵,但是私下里的分化瓦解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朱棣的军队中有不少“鞑卒”,这些人多是朱元璋在位时归附的,其中也不乏骁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将领。 朱棣即位后,一是考虑到边疆稳固的需求,二是因为在靖难之役中鞑靼人的朵颜三卫曾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对于归附的鞑靼人的待遇十分的优厚。 永乐三年六月,朱棣曾经下诏:“前归附鞑官阿卜都罕等八人,鞑民十九人,令尔给予畜产,官牛十,羊五十,民牛六,羊二十。”朱棣对于归附的鞑靼人普遍给予赏赐,而是赏赐远远比汉人还要丰厚。 到了永乐九年,礼部尚书吕震就曾经上言:“京卫官军俱锡棉花棉布为冬衣,各卫寄居鞑靼官军宜准此例赐之。”其言外之意就是说朱棣给予这些鞑靼归附者的赏赐实在是太优厚了,似乎不太合礼法,况且容易让汉族官员和士族等对朱棣产生厚此薄彼的不良影响。对于礼部尚书的谏言,朱棣回答道:“待远人当厚,命赐都督、都指挥、指挥,皆织金丝衣,千百户卫所镇抚丝绫衣,舍人头目绢衣,旗军人等胖袄袴鞋。” 朱棣之所以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巩固周边稳定的大环境,试想如果这些赏赐能够稳住鞑靼人,令其与大明之间友好相处,兵不犯境,比起兴兵讨伐侵扰边境的鞑靼兵来说还是节约不少开支和人力的,这样的买卖还是很划算的。朱棣作为一国君主站的位置要远远高于普通官员,所以决策起来也是满含深意。 虽然对于降附的鞑靼人,朱棣从不吝啬的进行赏赐,但是从内心来讲,朱棣对于这些归降的鞑靼人并不信任。所以,在授予官职的时候,朱棣也都是给他们一些闲散的差事,只要求他们在作战之时随征,并不会让他们参与军事政策的制定,以及国家治理等机密的事情。为了确保军事机密不泄露给这些归降的鞑靼人,朱棣还专门嘱咐兵部尚书:“武臣中有鞑靼人,多不识字,难委以政,故只令食禄,遇有警急,则用以征伐”。 由此可见朱棣是一个很有大局眼光之人,他明白对于残元势力,既要采取收买的怀柔政策,又不能充分信任。为了有效的控制这些归附的鞑靼人,避免他们成为鞑靼侵扰边境的探子,朱棣采取了鼓励归降的鞑靼人进入内地或者京师居住的政策。 永乐七年,“鞑靼虎力罕等率家属来归,奏愿居京师,赐钞币衣服,布绢鞍马牛羊米薪居第,及日用什器皆给之。自是有来归愿居京师者,赐准此例。若元之故官,则第高下授之职,食其禄而不任事”。由于归降大明的鞑靼人很多,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会对大明不利,朱棣还专门下达了旨意:“其诸虏及新附者,尔与丰城侯李彬熟计之,悉送京师,预法提备,毋致窜。”

由于朱棣对于鞑靼人的优厚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这让很多汉人不免有些不满,但是介于朝廷的压力,大部分人也只能将这种不满压制在内心之中,然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守本分,竟然冒充鞑靼人扰乱国家的行政。为此,朱棣还专门下令兵部:“晓谕其改政,不改政者罪之”。由此也不难看出,当时对于鞑靼人的优厚政策有多么的诱人了。 朱棣的怀柔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归降的鞑靼人,无论是在边外负责羁縻卫所的首领士卒,还是身处京师的鞑官鞑军,绝大部分都很重视朱棣赐予的封号和官爵,他们忠于朝廷,并将朱棣所赐玺印诰命视为极高的荣誉和宝物,并世代流传,到了清乾隆年间,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时,仍然保存有朱棣所钦赐的封王玉印。

““谋安”术”和平手段维安全 频繁的战事必定会使得生灵涂炭,即使勉强取胜也是元气大伤。朱棣征战沙场多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处理边疆问题上,采取了怀柔的和平手段,用政治上的优待大力鼓励鞑靼人的归降,并且适当的对其加强思想控制,使其忠心的臣服。这种用和平手段维护稳定大局的做法确实是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 没有什么问题是和平手段解决不了的,因此遇到棘手的问题,要学会静待时机,经过一番冷静思考,采取稳妥的方式突破困局,避免采取硬碰硬的方法。能够以柔克刚,通过和气的手段达成目标,终归胜过流血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