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政协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近年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广大市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推进生态绿化、营造绿色文明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当前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工作,努力实现区域绿色广覆盖,全力打造“绿色义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群众要求,也是提升我市国际化水平,建设和谐义乌,继续走在前列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一、“绿色义乌”的目标定位和远景展望
立足我市实际,我们调研设想,以强化村庄绿化、发展城市森林为主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通过5到10年时间努力,全面建成“绿色义乌”。根据这一总体设想,“绿色义乌”的目标定位和远景展望为:
(1)2012年前,农村基本达到“白天少见村,晚上少见灯”,每村充分展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美景,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又一闪光点。
(2)2015年前,基本实现义乌境内绿色广覆盖,达到省委“绿色浙江”基本要求,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3)2020年前,生态环境极大改善,“绿色义乌”成为现实,金乌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个“西欧式”的新义乌将在浙中大地崛起。
二、村庄绿化、城市森林:“绿色义乌”的薄弱环节
我市拥有生态绿化的良好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多项创建活动,义乌大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建成了“两江三路九库”3.53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9%,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分别达到34.68%、39.45%和9.33平方米,有160多个行政村绿化基本达标,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一些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但是,与西欧发达国家生态环境相比,与省委“绿色浙江”要求相比,与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定位相比,我市生态绿化工作与建设“绿色义乌”的目标要求有着较大差距。特别是村庄绿化相对薄弱、城市森林接近“空白”,已成为“绿色义乌”的主要短腿,具体表现在:
(1)村庄绿化落后于城区绿化。4年来,城区园林绿化建设财政资金投入5.48亿元,绿化面积720公顷,而同期村庄绿化财政仅投入0.49亿元,绿化面积296.51公顷。迈进城区,园林绿化赏心悦目,休闲绿地心旷神怡;走进乡间,只见白墙不见绿树,只见村庄不见森林。城区农村反差凸现。
(2)平原绿化滞后于山区绿化。近年来,封山育林成效明显,山区村庄郁郁葱葱,平原村庄绿化覆盖率却很低,在平原地区还看不到成片的森林板块,山区平原落差明显。农村蕴藏巨大绿化空间,林业部门调查结果表明,全市村庄绿化可种乔木55.3万株,其中房前屋后、环村四周、道路沟渠可种乔木35.1万株;可形成小片林442块,种植乔木20.2万株。
(3)村庄绿化结构不合理。村庄绿化大多效仿城区园林式绿化模式,适度的园林绿化有利于美化农村生活环境,但目前村庄绿化普遍存在着“三多一少”现象:即硬质铺装多、草皮灌木多、亭阁牌坊多、乔木数量少。走进村庄“只见园林不见绿荫”,村民们反映,经过近几年整治,村庄亮起来了,干净起来了,但还没有绿起来。村庄硬面过多,绿量过少,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夏天热得要命。
(4)村庄绿化管护不到位。农村植树造林年年搞,但每年都是“普降细雨”,往往只注重植树数量和绿化面积,缺乏相应管护机制,后续管理缺乏相应的人员、资金和管护措施,种植的乔木人为破坏较多,病虫危害多,缺株断带多,成活率低;村庄内一些公共草坪失之管理,甚至杂草丛生,绿化质量差。
三、打造绿色义乌:强化村庄绿化,发展城市森林
基于上述“绿色义乌”的目标定位、前景展望和目前我市生态绿化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打造“绿色义乌”的工作重点是强化村庄绿化,发展城市森林。
1.强化村庄绿化,打造“绿色农村”
(1)村庄绿化要突出乔木为主,坚持适地适树,不求名贵,多种乡土树种、廉价树种,同时适当搭配农民喜欢的、又有经济效益的果树。结合林业部门和镇街推荐,从经济、易生长、适应土质和气候等角度考虑,适合我市村庄绿化的乡土树种建议为香樟、垂柳、水杉、意杨(白杨树)、山杜英、池杉、马褂木、黄山栾树、湿地松等。
(2)充分挖潜,见缝插绿。利用进村道路、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塘边、河边、溪边等地,广种乔木,使村庄里里外外绿树成荫。提倡农村房屋种植爬山虎等藤本植物,为多数房屋“穿”上绿装。
(3)突出生态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要少硬化、多绿化,多种树、少种花,压缩硬化面积,增加绿色份额,积极增绿添绿。同时,要减少一些人工痕迹,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群落的风貌。
2.发展城市森林,打造城市“绿肺”
(1)构建“五大森林板块”。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绿色义乌”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从我市实际出发,建议建设“五大森林板块”,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主轴,在义东、义南、义西、义北各布局“组团型绿色板块”,每个板块不一定成片,可由若干小片林组成,小片林面积可大可小,一般应在5亩以上。
(2)构建主干道森林带。在贯穿城区与乡间的主干道路两侧密集种植价廉易生长的乔木,形成道路两侧的森林带。
(3)城市森林板块的规划建设,要尽量利用城郊、乡间面积相对集中的荒山、荒坡、荒滩,不占用良田,不推山、不填塘,不破坏地形地貌,不实行大树移栽,同时可适当配套一些苗木基地,增加绿地面积。
四、实施建议
全面打造“绿色义乌”,让“百万乔木落户乌伤大地,绿色美景布满商城空间”,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按部就班,必须早发动、早部署、早落实,抢占先机,重磅推进,加快实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建设城市森林,造就大量的“绿色银行”、“天然氧吧”,不仅义乌全体市民个个有利、人人享受,而且也为子孙后代积蓄了一笔宝贵的生态资源和绿色财富。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林业、建设、国土、水务、新农村建设办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协调、统一部署,各镇街道建立相应工作班子,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面开展村庄绿化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
2.深入调查,严格把关
由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基础调查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对全市村庄绿化用地、需种乔木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投入资金等,作认真细致的调查。建议以镇街为单位,组织林技干部和联村干部深入每个村庄,基本查清各村可用于绿化的地块及面积、乔木树种的选择及数量等,对调查结果要严格把关,既要防止盲目攀比,又要防止虚报谎报、敷衍了事。同时,应结合调查情况,摸清各镇街可用于发展小片林的地块和面积,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布局城郊森林带。
3.广开渠道,增加投入
据统计,全市751个行政村,除部分已全面实施绿化的160个村和140个山区村外,应列入绿化实施范围的有451个村,共需种植乔木55万株,按平均每株投入50元(含树种、专业种植费用等)估算,需投资2750万元。在资金筹措上,作为公益事业、公共产品的生态绿化工程,公共财政(在不新增新的预算前提下)应担负主要的投入。建议从以下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一是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二是林业部门的政策扶持性资金补助投入;三是向省市林业部门争取平原绿化扶持资金;四是镇街适当配套相应资金;五是村庄帮扶结对企业赞助部分资金。
4.拓宽思路,多样开发
为鼓励群众多种树、种好树,突破所有权界限,破除“谁投入、谁所有”的思维定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谁种植、谁所有、谁受益”,以利最大限度增绿添绿。同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方式,一是可以通过选择现有基础的林地经营承包户,要求对承包的区块合理增植加密;二是可以政府征用,成为国有林地,发展森林;三是可以由村集体在集体废弃地上发展城市森林。
5.专业种植,确保成活
要保证生态绿化的实际效果,植树造林至少要有90%以上的成活率。为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建议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种植、工程化施工,具体由镇街组织招投标,统一采购树种,由中标企业负责种植,并明确一年以上的管护期限,争取种植一株、成活一棵,种植一块、成林一片、绿荫一带。绿化实施过程中,要尊重群众意愿,不下行政命令,不搞硬性指标,对一些有绿化潜力、绿化意识却不高的村要通过多做群众工作,提高群众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落实责任,加快实施
绿化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规划实施赶前不赶后、宜早不宜迟。建议要提前研究部署,尽快组织实施。一是明确时间要求。从今年秋冬开始实施,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第3年查漏补缺、养护补种。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在实施过程,建立各部门和镇街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各镇街根据调查情况,分轻重缓急提出年度实施计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林业、新农村建设办在种植前做好树种配置业务指导,树种采购建议由林业部门和各镇街联合招投标,增加透明度;实施后组织考核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拨款到镇街,验收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加强协调督查。实施过程中,农业、建设、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协调规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有关绿化工作进度可由政协镇街工委负责督查,确保村庄绿化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设置奖励机制。为激发镇(街道)和村两级的绿化工作积极性,建议制定考核评奖办法,如设立绿化专项奖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生态绿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附一:
附二:名词解释
1.城市森林:城市市区范围内已有的自然森林,以及新建的模拟自然森林的大面积人工森林。
2.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评授工作始于2004年。2004年至2006年,贵阳、沈阳、长沙等省会城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殊荣。2007年起,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把“国家森林城市”评授范围扩大到地级市和县级市,四川成都、内蒙古包头、河南许昌以及我省临安4个城市获得了这一称号。
3.乡土树种:指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根据城市绿化的特点,对于一些引种期长、生长良好、已经经过本地区极端温度等环境条件考验,达到引种成功标准的树种,也可以作为乡土树种使用。
4.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6.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主要绿化标准为绿化覆盖率>40%,人均绿地面积40~6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