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求真·立论·献策
10140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把调查研究摆到政协工作的重要位置

周国富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现代决策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深入的调查,全面了解事物本来面目以求“实”;通过科学的研究,抓住事物本质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进行郑重而不敷衍、深刻而不肤浅、系统而不零碎的分析、综合、提炼和抽象以求“真”;通过严谨的论证,集中各方面正确意见以求“同”;通过审慎的结论,为最终解决问题立论献策以求“效”,这就是调查研究的全部真谛之所在。

调查研究是把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融于一体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方法。这一方法既强调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是科学的方法;又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民主的方法。这一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运用,是我们党在艰难的环境中开拓进取,在挫折中重新奋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的思想工作作风。

人民政协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政协调查研究工作十分紧要与迫切。

一、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在政协全局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关键环节。人民政协无论是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还是参政议政,都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掌握实情,不了解民意,政治协商就不可能有成果,民主监督就不可能有成效,参政议政就不可能有建树。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政治协商权、民主监督权和参政议政权。离开了调查研究,政协的各项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政协调查研究工作均提出过明确要求。毛泽东同志1954年10月19日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提纲》中将“向党委和国务院提意见并加以协商”确定为当时政协的五大任务之一。同年12月19日,他在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正式座谈政协工作时再次强调,政协委员要提意见、发议论,特别是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提意见。毛泽东同志这里的“提意见”,就是要政协委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中央决策多提意见。邓小平同志是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他在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明确要求人民政协“要组织视察参观和专题调查,深入实际,开展多方面的活动”。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政协调查研究工作从此蓬勃开展起来。江泽民同志对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作过多次指示。他曾经指出:“人民政协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选择一些合适的课题,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为政协发挥作用提供条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人民政协组织中人才荟萃,汇聚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一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有见解、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政协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

人民政协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了政协事业是同调查研究工作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政协调查研究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调研工作日趋活跃,数量逐届提高。1977年省政协恢复活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政协工作的重点由为阶级斗争服务,为调整阶级关系服务,转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政协调研工作也自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时四届省政协即开展了30多次专题调研。五届省政协期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1986年转发了省政协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工作组开展专题调查的有关问题的建议》,1987年省政协成立了改革、开放调查研究小组,省政协专题调研逐步走上正轨。199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将专题调研正式作为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两种主要手段之一后,省政协专题调研获得了空前发展。到八届、九届时,省政协专题调研及视察报告分别达到150和250多件,成为政协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二是调研质量逐步提高,成果日益显现。随着政协调研工作的广泛开展,调研质量也得到了逐步提高。30年来省政协取得了一大批调研成果,其中关于杭州市政尤其是西湖建设的调研,关于落实知识分子和统战政策的调研,关于开发海洋、建设舟山的调研,关于加强良渚文化遗址保护的调研,关于改善和优化我省发展环境的调研,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关于建设“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的调研等,进入了党政决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为推动浙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是调研机制更加科学,制度日趋完善。省政协调查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党委出题目、政协做文章与政协自己选题相结合的调研选题机制;形成了以政协自身力量为主,联合上下位政协、党派团体,并邀请党政部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调研力量组织机制;形成了精心确定选题、联合力量调查、深化对策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会议协商、报送调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的调研工作程序及相应的制度规范。所有这些都为更好地做好政协调查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政协调查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的对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调查研究摆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对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目的认识不清,没有真正从履职的要求开展调研。二是在调查方法上,有的调研方法单一,习惯于开个座谈会、看几个点,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去、钻进去的不多;有的重形式、轻内容,调查声势很大,真正掌握到的情况不多。三是在研究质量上,有的研究意识、能力比较薄弱,对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缺乏理性系统的思考、分析和梳理,存在着轻“研究”、少“论证”、弱“报告”的现象,拿不出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有的研究缺乏独立思考,老生常谈,人云亦云,部门说什么跟着说什么,削弱了政协组织调研资政的功能和价值。四是在成果转化上,比较普遍地存在转化渠道不多、方式不活、宣传不够、影响不广的问题,办理、落实、跟踪、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成果运用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准确把握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

政协调查研究既有普遍性,要遵循调查研究的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委员主体性

这是政协调研区别于党政部门调研的重要特点。党委、政府的调研主体,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领导及其机关的同志。政协调研的主体则是分散在各个界别的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也是政协调查研究的主体。政协委员只有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才能更广泛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国情、省情、民情;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增强适应大势、把握全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更新思想观念,紧跟社会发展脉搏、时代前进潮流和理论创新步伐,并真正做到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监督监在要害点。广大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调研活动,既要动腿,又要动脑、动口,还要动手,努力做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二)界别合作性

政协作为我国唯一由界别组成的、多党合作的政治组织,其一切活动均具有党派合作、界别合作的特性。政协调查研究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调查研究有所不同,它不只是一个社会认识活动,同时还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活动,是实现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是社会各界利益表达和诉求的重要渠道,是加强各党派、各界别互相合作、增进共识、扩大团结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统战性、党派性、界别性和政治性。政协调查研究是政协组织和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既是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举措贯彻落实情况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释疑解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一个重要渠道;既是一个建言献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政协调查研究,充分调动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各党派、各界别的团结合作。

(三)利益超脱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处于一定的价值关系中。职能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往往难以超脱自身部门利益的束缚,影响到调研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相对而言,政协位置比较超脱,与具体利益瓜葛较少,不存在自身的部门利益和利害关系,因此,调查研究相对容易做到比较客观、公正,在具体调查研究过程中,一般比较容易听到真话、能讲真话、也往往敢讲真话。政协调查研究,一定要摆正位置,坚持以人民为本、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先,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意见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公道,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尤其不能充当职能部门的“传声筒”,充当狭隘的部门利益、私人利益的代言人。

(四)课题综合性

一般来讲,党委、政府侧重于决策前的即期调研以及决策后的跟踪调研,专业研究机构侧重于学术调研。政协调研既不同于党政机关,也有别于一般的学术机构,它更注重于对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人民政协调查研究工作反复强调的一个要求,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对那些非常专业、具体的课题,应当交由党政部门或专业研究机构去做,因为他们掌握的情况更多、提出的对策建议更有针对性。政协要着重抓一些带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这能够发挥政协优势。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组织政协委员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更好地体现政协的特色和作用。

(五)方法灵活性

政协调查研究的方法方式十分灵活。形式上,有专题调研、专题论证、委员视察、委员考察、委员约谈、工作研讨、工作座谈、工作走访等也具有调查研究的属性,属于政协调查研究的范畴。力量组织上,可上下联动、左右联合、智借外脑、内引外联、合而成势。方法上,可以典型解剖,可以明察暗访,可以问卷调查,可以统计分析,可以借用现代网络技术。成果转化上,可以综合运用大会发言、提案、调研视察报告、建议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宣传交流等各种履职手段,合而成势推动转化。政协调查研究,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和科学运用上述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六)建言资政性

政协不是决策机关,调研成果不可能直接进入决策程序;政协也不是权力机关,调研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无法直接转化为法律法规;政协不是行政机关,没有行政资源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政协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建言资政。政协调研成果能否进入决策,真正发挥作用,完全取决于调研质量的高低、建言献策的水平。这就要求政协调查研究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难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必须汇聚各界别、各方面的民智民意。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增强素质,练好内功,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切实保证调研报告的质量,才能在全局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三、切实提高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

要提高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必须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求实效。

(一)要在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上下工夫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人民政协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思想理论武器。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调查研究实践、推动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求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要在拓展国际视野、培育战略思维、树立创新理念上下工夫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外向度高,受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大。研究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不但要放到全国的大局中去分析,而且要放到全球的背景中去考察。政协调查研究只有树立战略思维,从全球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建议,了解情况才能更加全面,分析问题才能更加深刻,提出建议才能更加富有价值。树立战略思维,就是要善于把握大势、研究全局、谋划长远。要见微知著,不但要分析当前的状况,更要从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要立足长远,不但要提出即期的解决办法,更要有中长期的对策建议;要着眼大局,不但有具体工作建议,更要有综合性、宏观性的战略构想。政协调查研究能否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关键在于“新”字上,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敢于突破传统、勇于超越他人,以新的视角、新的信息、新的见解、新的对策,给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打造政协调查研究的新品牌。

(三)要在全面准确地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和摸清实情上下工夫

提高政协调查研究的水平,必须全面掌握情况,防止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关键是要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摸清实情。吃透上情,就是要认真学习与掌握党和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焦点。把握下情,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反映上来,把基层群众的呼声、愿望反映上来,为决策提供参考。摸清实情,就是要扑下身子、沉下身去,广泛了解情况,全面听取意见,既要调查现状,也要了解历史、把握趋势;既要看好的,也要看差的;既要听赞成的话,也要听反对的意见;既要报喜,也勿忘报忧,透过现象看本质,梳理过程找规律,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情况、揭示问题、提出建议,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四)要在精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论证、转化成果上下工夫

政协调研,要在精选课题上花心思,在深入调查上花工夫,在研究论证上花心血,在转化落实上花气力。一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选好调研课题。要着重选择那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选择那些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期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选择那些有利于发挥政协优势、能够拾遗补缺、政协有条件有能力做好的课题。二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地调查。要充分利用政协环境相对宽松的优势,着眼于摸清实情,深入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努力掌握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材料,把结论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三要运用分析、比较、反复等科学方法,搞好研究论证。要在掌握丰富调研材料的基础上,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认真梳理、精心比较、深入分析、反复论证,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规律,做到不讲脱离地方实际的“普通话”,老生常谈不谈,人云亦云不云,力求有特色、高质量、出亮点、显新意、出成果。四是拓展多种渠道,抓好成果转化。要通过召开成果汇报会、专题协商会、专题议政常委会议等形式,促进成果转化;要通过报送调研报告,提交建议案、建议书等形式,将成果郑重推向党政决策机关;要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以及新闻报道等形式,扩大影响,形成共识。

(五)要在健全工作机制、荟萃研究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上下工夫

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要把调查研究工作摆上政协全局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部署,制订调研计划,落实人员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各级政协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搞调查研究。政协各专委会、办公厅(室)、研究室更是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的责任。要重视政协调查研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协机关的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基础服务作用,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横向配合,密切与上下位政协的纵向联动,开展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多向互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内外协作,荟萃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协200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建立健全政协调查研究的课题产生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联动调研机制、成果转化机制、表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政协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刊于《政策瞭望》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