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10128300000046

第46章 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

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前半句很明确地告诫了我们:人不可恃才傲物、孤芳自赏——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而应该尊重别人,不要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那样根本无法提高自己,只能让自己在自傲自负中一天天堕落下去,傲骨是自尊,是适度,傲气则是过量。

《三国》中的各路明星实在太多,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子龙……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祢衡在里面根本露不出头来。可若说祢衡在《三国》中是个无名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祢衡在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相形见绌,然而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他的辞赋很是有名,不过,他的“狂”和“傲”更是“名垂史册”。

他的狂傲完全体现在他的嘴上。不可否认的是,在整部的《三国》中找不出一个比他还能骂的狂人,不分对象、不分场合。而他最终也正是吃了这方面的亏,掉了脑袋。

当时,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急欲招募一些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效力。求贤若渴的曹操听说祢衡有才,就想将他招为自己的属下。可祢衡却看不起曹操,不仅不肯去,还说了许多不敬的话。由于爱其才,曹操不忍杀他。得知祢衡会击鼓,便强令他到自己帐下做一名鼓吏。

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就让祢衡击鼓,并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套青衣小帽。当祢衡穿着一身布衣来到席间时,从官大声呵斥:“你既是鼓吏,为什么不换鼓吏装束?”祢衡于是不慌不忙地脱了外衣,又脱下内衣,最后就当着满堂宾客,一丝不挂地裸身而立,然后才慢慢地换上曹操为他准备的鼓吏装束,击了一通《渔阳三弄》。曹操虽然生气,但还是再三容忍,始终没有发作。

曹操并没有死心,又一次备下盛宴,要召见祢衡,并准备好好款待他。可狂傲的祢衡并不领情,还手执木杖,站在营门外大骂。曹操这一次也很生气,但为了自己的名声,只得用“借刀杀人”之计了,于是将他送给了刘表。

刘表当时正做荆州的太守,他很明白曹操的意图,就是想借他的手除掉祢衡。他也不愿落个杀才士的恶名,不得已,只好将祢衡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可不像曹操、刘表那样有心计,他脾气暴躁,也不图那种爱才的美名,碰到像祢衡这样的狂妄之人,自然是水火不容。一次,黄祖在一艘大船上宴请宾客,祢衡出言不逊,黄祖呵斥他,祢衡竟然盯着黄祖的脸说:“你整天绷着一张老脸,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你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呢?”黄祖可没曹操那样的雅量,一气之下,便将他斩首了。这就是祢衡狂妄的最终下场。

恃才自傲者通常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只要有机会标榜自己,就会抓住不放地大吹大擂、口出狂言,常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傲慢无礼的感觉,仿佛周围人都是一些鼠目寸光、酒囊饭袋之辈,全不把他们放在眼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狂妄”。

而祢衡的死就是过于恃才自傲、过于“狂妄”招致的。

有傲气的人大都从个人着眼,一切从个人出发,张扬自己无视他人,以一己之私傲视万物于脚下。这时的傲气就成为羁绊个人发展、破坏群体关系的一剂毒药,它所导致的是一种惟我独尊、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自恋情结,同时相行而生的是一种排斥他人、拒绝合作、蔑视群体、崇尚个人的排他情结,从而形成一种自恋自娱的狭隘的个人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祢衡之类“傲气”十足的人确实不少,这种“傲气”不但给他们自身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也给他们周围的人群和团体乃至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这种“傲气”之危害如此,肯定是要不得的,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不应该有它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