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歇后语鉴赏
10093300000538

第538章 孟子回答景春的问话——威武不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语义”武力和权势不能使之屈服。形容有骨气,坚贞刚强。

“故事”战国时期,各国都想称霸天下。有人提出弱国应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最强大的秦国,被称为合纵。而另有人提出弱国应随从秦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强国和弱国相互派出许多的说客,宣扬自己的主张。张仪和公孙衍就是当时的佼佼者。

有一个叫景春的人对孟子说:“我认为张仪和公孙衍才算是大丈夫,真英雄。”孟子问:“您凭什么这么说?”景春回答说:“根据很充分明了:张仪相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六国服从秦国;公孙衍佩五国相印。此二人赫然震怒,天下恐惧。各国平安与否皆在此二人的喜怒之间。您能说他们不是大丈夫、真英雄吗?”孟子说:“他们算什么大丈夫!张仪以欺骗为能事。楚怀王被张仪骗至秦国,扣为人质,险些丧命。其他诸侯被张仪欺骗的事情就更多了。您怎么能把骗子奉为英雄呢?说到公孙衍,他几次联合几个国家攻秦,结果是战祸频繁,士兵死伤无数。拿百姓的血肉之躯换取个人的功名富贵,只能算是屠夫、罪人,绝不是什么大英雄、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是施行仁义的人。‘仁’者是爱人,‘义’者是帮助人,扶危济困,让自己的行为使别人受益。他不必名震四海,也不必声名显赫。当他有机会施展抱负时,就会使天下人受益;即使不得志也不埋怨命运不公,仍坚持道德的自我完善。真正的英雄绝不会因富贵而胡作非为,也不会因贫贱而改变思想,更不会在暴力面前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算是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