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冰与火的洗礼
10086700000013

第13章 多元化与归核化——新希望集团

——在转型期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我们有能力去把握一些新的机会,发展有限多元。

——对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由于他们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他们必须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竞争力。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做专不一定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最初选择多元化发展的理由和汪力成惊人的相似,都是对企业的主业产生了怀疑。20世纪90年代,刘永好对当时饲料行业的判断是——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发展不均衡等原因,造成了饲料行业的“寒冬”。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冒出了数十家与新希望集团规模相当的饲料企业,对新希望的业内领导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寻找出路,从1997年开始,新希望集团开始大举进入金融、房地产、乳业、化工、能源等领域。到2005年,新希望涉足的主要行业有饲料、金融、房地产、乳业、肉食品、化工、商贸物流、零售业等。刘永好说,自己的目标是要造一架“飞机”:新希望的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这架飞机的身子,处于主要产业的位置;金融业是飞机的左翼,房地产是飞机的右翼,而初步涉足的高科技领域则是飞机的尾翼。

一、严格的专业化管理与有限的多元化发展

刘永好的多元化战略所涉及的化工、高科技等领域,可以说和主业的关联度非常小,对此,刘永好的对策是采取“严格的专业化”管理。他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投资的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个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团队、最优秀的办法来进行最优秀的管理。投资者提供的仅仅是资金、品牌、信誉和机制。作为战略投资人来讲,是作为投资者相对的多元的投资;但对于管理者、管理团队来讲是非常专业的。这也就是说,适度多元的投资和专业的管理是相结合的,这就既能够把握到这种新兴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机会,又能够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对专业的管理,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刘永好认为,民营企业要健康成长,首先要打牢基础。他从饲料业起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到入股民生保险,触摸信托业,再到整合乳业产业链,如今又涉足流通业。掌握了农业资源、农产品加工、融资渠道,又掌握了优秀的管理人和销售终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现代企业发展的规律,刘永好产业帝国大厦的地基终于牢靠了。

新希望集团的多元化之路

1998年,投资12亿元与成都统建办联手开发成都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锦官新城。同时在大连、上海等地投资地产领域。

1996年,投资9800万元参股民生银行,成为该银行第一大股东。

2001年,控股组建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并计划用两年时间,把该公司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钾化工基地。

2001年,投资3850万元,控股组建四川新阳平乳业有限公司,并持有55%的股权。

2001年,投资6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中国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民生保险主要股东之一。

2003年,斥资3.5亿元进军零售业。

刘永好称自己非常认真地研究过国外的一些大企业,以及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现状。对于像美国、欧洲这些国家,由于他们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他们必须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竞争力。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做专不一定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刘永好做过如下概括:市场还不够规范,专业化的水平还不是很强,在某一些领域,专业化还处于培育的过程;而在另外一些领域,产业还是封闭的,还没有达到市场化。而经济在开放的过程中、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将会迸发为一种膨胀的爆炸力,这个爆炸力可以带来短期的、超速的增长,谁先抓住这些机会,谁就有可能获得超常的发展。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更趋成熟,这种机会将越来越少,那时才是考虑专业化的时候。

尽管投资的企业相对多元,但刘永好看来,新希望集团的多元化始终是一种“有限多元”,是在立足农产业的基础上和管理框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发展的多元化。刘永好认为,在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好、做精、做专、做大,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我们有能力去把握一些新的机会,发展有限多元。刘永好指出,新希望集团会继续以农业为主,加大农业投资,在化工、金融方面也有些自由投资,但是像媒体、纺织、汽车等比较行业,则不会去涉及。

在刘永好的眼中,“多元化”是和“机会”一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希望集团近年来投资金融地产成绩不俗,刘永好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抓住了短期的机会。当时,新希望集团的主体产业——农牧产业需要扩大规模,这需要大量的投资,但集团缺乏资金。对此,刘永好选择了“抓一抓短期的机会”。“当金融机会和房地产机会来的时候,我们适当投入精力,抓住了这样的机会。现在看来,我们的投入是对的,使集团的资产得到了极大的积累。”

二、多元化和回归都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新希望集团对自己实施的多元化战略进行过很认真的总结和思考。2005年上半年,新希望董事会开会回顾前几年所走的多元化之路,当时一个董事提出,假设新希望当初不投资金融、地产,集中精力做农业,现在会怎么样。讨论的结果是,多元化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当时不做那些,新希望可能会继续在农牧业某些方面保持领先,但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强的实力。

而新希望集团近几年来之所以收缩战线、重新明确主业,在刘永好看来,是因为随着国家、社会和市场对农产业的重视逐步提高,“机会”发生了变化。这时,新希望集团开始把在其他产业投资赚到的大量资金转过来投资农产业,有了以前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支持,成功的概率会比其他企业大很多。与此同时,刘永好敏感地意识到,自己以前投资的金融、地产等领域,从长期来看都将为更加专业的公司所把持,新希望集团在其中难以建立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刘永好以一个迅速的收购行为开始了他的“回归”之路。这一年,新希望集团以现金出资收购山东六合集团将近一半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刘永好任六合集团董事长。六合集团是山东著名的民营企业,主营饲料、养殖和屠宰,2004年的销售收入实现70亿元,饲料销量增长50%以上。在国内饲料行业,新希望和六合当时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合并后,下属公司将超过170家,拥有员工超过3.5万人。预计重组后第一年的饲料销售将超过600万吨,将基本追平饲料行业的“老大”正大集团,销售收入有可能达到200亿元,有望进入世界农牧企业十强。

对此,刘永好曾表示,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农牧业产业都将是新希望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这个比重会越来越大。通过延长产业链,新希望集团希望将农牧业产业延伸至饲料业的上下游——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

在其他业务板块,刘永好则表示,新希望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还有2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开发,但不会再购置新的土地;在金融领域,新希望集团将维持现状,不会再以自由资金增加投资,而投资回报的绝大多数,将投向农业。

新希望在战略上做如此大的转变,主要是认为农牧业产业链发展的时机已经到了。首先,是农牧产业的产业周期决定的。在改革开放的最初一段时期内,农业获得较快发展,在这次浪潮中,包括新希望在内的很多农牧企业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高潮过后,农业发展走入低谷,产业利润率持续走低。但现在农牧业又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这期间中国农村生产模式的变化为新希望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所以未来农牧业发展的前景良好。其次,是农牧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前阶段的两个热点问题主要是肉价飞涨和食品安全。经过调查,肉价飞涨的原因主要是农村散养户正快速退出养殖业,而现代化规模养殖又未能跟上,导致养殖总量下降,最终造成生猪的供求关系失调,猪肉价格走高。而且这种分散的家庭养殖同时造成了食品安全监控根本无法展开。全国有上亿个家庭在养猪,监管部门根本无法监督,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再其次,就是国家政策的指导。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政策倾向。所以,新希望选择在以上这些时机上发展农牧业,被多方评价为“明智之举”。

编者点评

无论是多元化的扩展,还是扩展之后平静地回复“核心”,新希望集团都走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前列。

刘永好将多元化的冲动解释为对于机会的向往,这似乎能够代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心声。因为在融资、领域准入、人才等各种环境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似乎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些机会,才能赢得发展和壮大的空间。但是,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规范、法制越来越健全,在陌生的领域中凭借“运气”赢得胜利,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都将越来越激烈,因此,成为自己核心主业中的“行家”和“领航者”,将是企业做强做大的第一前提。因此,企业如果不适时收缩战线,在自己的主业领域苦练内功,反而继续“全面开花”,所面临的结果只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