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你会教男孩吗
10078500000072

第72章 培养一个有孝心的男孩

一位母亲买了18只大虾,儿子一口气吃了17只,剩下一只母亲想尝尝味道,可是儿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母亲:“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这是孩子缺乏孝心的表现。

我们是在父母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父母对我们有生命之恩,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有义务孝敬已经年迈的长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就谈不上为社会奉献爱心,他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许多在事业上成功的杰出人物,都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事业的成功,来源于他做人的成功。

那么,父母怎样培养一个有孝心的男孩呢?

1.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现在,在很多家庭中,家人都围着男孩转,这就为男孩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男孩孝敬父母的好品德了。因此,我们父母有必要让男孩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自己在家里逞强胡闹。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有助于男孩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会对父母产生敬重感。

2.让男孩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很多男孩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男孩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对于此种情况,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男孩,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男孩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男孩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从小事入手培养男孩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父母爱子心切,平时对男孩问寒问暖,却造成了男孩漠不关心父母,以为他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父母要想改变男孩这种对父母不闻不问的冷漠心理,就应当让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当妈妈生病时,爸爸可以让男孩为妈妈端药送水;当爸爸工作累了时,妈妈可以让男孩给爸爸捶捶背;当家里有好吃的时候,让男孩先让父母或其他长辈吃;等等。这样,男孩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就慢慢养成了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4.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父母教育男孩要孝敬长辈,首先自己得孝敬家中的老人,为男孩做好榜样。但有的父母不注意孝敬长辈,买了好吃的只顾给自己的孩子吃,把自己年迈的父母晾在一边。长此以往,男孩就会形成一种自私心理,目中无人,长大后自然也不会孝敬父母。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对夫妇经常打骂自己的老母亲,并且还不给母亲饭吃。有一天,他们觉得母亲实在是个累赘,不干活还要吃饭,于是决定将母亲领到一个悬崖推下去。这时,他8岁的儿子对父母说:“等我长大后,你们老了,我也把你们推下悬崖去。”父母听了大惊失色,忙把老母亲送回了家。

由此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男孩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不孝敬家里的老人,很难想象他们的孩子将来会是个孝顺的孩子。要想让男孩有孝心,父母首先应做好表率。

爷爷奶奶来到小明家住几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妈妈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带鱼,刚一端上桌子,小明就伸出筷子要夹,妈妈批评他说:“爷爷奶奶还没吃呢,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说完,妈妈把就把菜推到爷爷奶奶的位置。奶奶说:“孩子喜欢吃就让孩子先吃吧,这么多呢。”妈妈不让小明先吃,小明觉得很委屈。

以后的几天里,妈妈总是把饭菜先夹给爷爷奶奶,他以为妈妈也同样会夹给他,可是妈妈却仿佛忘了他一样。过了些日子爷爷奶奶回老家了,妈妈把小明叫到身边说:“爷爷奶奶这么大岁数,还来这看我们,过来一趟也不容易,他们为了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我们不该感激他们吗?爷爷奶奶给我们的,我们怎么也回报不完,难道不该孝敬他们吗?”

小明看着妈妈,说:“对不起,妈妈,我错了,以后我有好吃的一定会给爷爷奶奶留着,我也会孝敬爷爷奶奶了,还有爸爸妈妈。”

以后爷爷奶奶再来的时候,小明都先让爷爷奶奶吃,还知道了给爷爷奶奶夹菜。

你会教男孩吗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愿意和他打交道呢?作为父母,培养男孩的孝心是对孩子的将来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将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