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你会教男孩吗
10078500000046

第46章 父母要勇于向男孩道歉

道歉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道歉公司”,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有不少人在家中却从不道歉,尤其是作为家长的父母,更不愿向孩子道歉。殊不知,父母学会并勇于向孩子道歉,正是家庭教育中的明智之举。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从不向男孩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男孩就会产生“爸爸妈妈永远正确而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男孩也会置之脑后;而如果在对男孩做错事后,父母能向男孩认错、道歉,男孩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头。如果父母在做错了事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向男孩道歉的话,就会让男孩感到委屈和气愤,进而会做出过激的举动。

家林的妈妈发现钱包少了50元钱,就一口咬定是家林拿了。家林说没拿。妈妈不信,先是“启发”儿子:“需要钱可以向我要,但不能私自拿!”后来就越说越生气,警告家林:“不经允许拿妈妈的钱,也算是偷!”家林不服气,母子俩就吵了起来。这时家林的爸爸回来了,忙解释说:“钱是我拿的,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妈妈这才停止了对儿子的逼问,但又补上一句:“家林,你可要记住,花钱要管妈妈要,可不能偷偷地自己拿啊。妈妈的钱可是有数的!”家林觉得受了不能容忍的侮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做错了事要道歉”,男孩经常这样被父母教导着。可为什么父母错了,就不能向男孩说“对不起”呢?这对男孩来说是不公平的。说起来,根本就是做父母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心理在作祟,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教育孩子更重要,拉不下脸来跟孩子说“对不起”。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树立,并非由于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

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必须向人家道歉。父母在男孩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适当机会与男孩谈论自己的过错,是让男孩学会如何做人。只有男孩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那么,父母在做错了事后,该怎样向男孩道歉呢?

1.稳定情绪后再道歉

如果父母仍在生孩子的气,那最好先别道歉,即使父母知道错了,也要等情绪稳定后再说。情绪沮丧时的道歉,会使男孩产生迷惑或恐惧的心理,会使男孩认为不真诚,或让男孩感觉道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2.道歉应明确

有时父母心里并不是没有歉意,只是不习惯明明白白地向男孩道歉。有位父亲一生气,打了6岁的儿子一巴掌,谁知道儿子没站稳,撞到了鱼缸上。父亲想:“我知道是自己不对,以后我自己注意了,好好待他吧。”

可是,男孩年龄越小,越不容易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好”其实是在道歉,只记得自己莫名其妙地受了委屈。而明确地告诉男孩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要认错,不仅让男孩理解自己并没有做错这件事,而且更相信爸爸妈妈能给自己一个安全、公平的家。

3.注意道歉时的态度

父母道歉时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能太过于生硬,或者轻描淡写。这些错误的态度,即使道歉了也不能挽回什么,只会加深误解,年龄大点的男孩能明显感觉得到父母态度的不同,能意识到父母是不是在敷衍自己。因此,父母应用真诚的态度来道歉,不要碍于面子或者身份,不愿意对男孩道歉,或者只是略微地说一下。父亲因生气打了儿子,这时候,父亲与其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真诚地对她说“对不起,儿子,我不应该打你”。父亲这时候大大方方的道歉,比不真诚的辩解更能够得到儿子的尊重。

4.不要用承诺代替道歉

有些父母发现错怪男孩之后,其实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男孩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这样的道歉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因为父母如果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男孩就容易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向男孩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男孩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这不仅能增加孩男孩对父母的敬重,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男孩正直无私的品德。

你会教男孩吗

许多父母都觉得男孩年龄小,还不怎么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男孩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男孩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父母就会失去男孩对自己的信任。身为父母,犯了错误不要存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应当自觉地放下架子,向孩子道歉。这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