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显
10061600000024

第24章 抓好粮棉基地 改善人民生活

近几年来,我省连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使农业生产力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关中地区减产严重。关中地区一向是我省粮、棉、油主要产区和提供商品量最多的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关中的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9%,棉花占94%,关中地区严重减产,给全省国民经济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我省农业生产,必须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恢复和发展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而其中尤应以主产粮食和棉花的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为重点。为此,省委确定以关中的蒲城、富平、澄城、合阳、乾县、礼泉、兴平、周至、宝鸡、凤翔、岐山、武功和汉中地区的汉中市、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等18个县(市)为全省主要粮食基地;以关中的渭南、大荔、临潼、泾阳、三原、高陵等六县为全省主要棉花基地;汉中地区的6个粮食基地,同时也是细油料基地。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统计,18个粮食基地县,人口占全省25.8%,耕地占全省25.5%,粮食产量占全省34.5%,平均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44%;6个棉花基地县,人口占全省8%,耕地占全省8.8%,棉花产量占全省47%,平均每年收购的商品棉占全省41%;6个细油料基地县,人口占全省8%,耕地占全省5%,油菜籽产量占全省38%。对于这24个粮、棉、油基地县,集中各个方面力量,采取有力措施,使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获得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是全省带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除了在农村整风整社中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实施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贯彻执行口粮按劳分配加照顾政策,合理调整征购粮负担,搞好主要农产品收购大包干,以及安排好群众生活,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外,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千方百计,力争大家畜稳定发展。首先喂养好现有牲畜,使三类膘升为二类膘,二类膘升为一类膘,一类膘更加健壮。

1.尽快地把牲畜所有权下放到生产队,使所有权和使用权统一起来,以调动广大群众保护和繁殖牲畜的积极性。

2.因地制宜地改进饲养形式。可以大槽集中喂养,可以小槽分散喂养,也可以分户包养。或者役畜集中喂养,病、孕、老、弱、幼畜分户包养。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根据当地经验和群众意见办事。分户包养,必须选择爱护牲畜、有喂养经验的社员。

3.切实解决饲草饲料。解决饲草的办法:教育饲养员爱惜饲草。收获、保管好一切可做饲草的秸、秆、衣、壳、蔓。合理收购社员家庭饲草。割收野草。组织地区之间、队与队之间的余缺调剂。

解决饲料的办法:督促生产队按规定标准留足饲料,少留或挪做它用的必须补足。积极恢复农村土油坊,棉子就地加工,油渣尽先安排牲畜饲料,花皮全部用做饲料。商业部门收购的子棉,要保证把全部花皮和85%以上的油渣返还给原售棉单位。提倡多种苜蓿。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划出一定数量的苜蓿地,作为饲料基地。

4.改进饲养管理制度和使役制度。总结推广以往行之有效的饲养管理经验。合理规定使役定额。因地制宜地推行养用合一的饲养管理方法。

5.大抓配种繁殖。养护好母畜和种畜。恢复和建立配种站。培训配种人员。要求1962年适合母畜怀胎率达到60%以上。力争每年净增3%……5%。

6.恢复牲畜市场,组织牲畜交易,调剂余缺。陕北和陕南山区,应大力繁殖牲畜,支援关中,支援粮棉基地。

7.充分调动饲养人员(包养户)的积极性。加强对饲养人员的教育,适当提高饲养人员的口粮标准。保证饲养人员的劳动报酬高于同等劳动力的收入。积极推广定草、定料、定膘、定肥、定繁殖、定工分、定奖励的几包几奖办法。繁殖幼畜,从优给奖,保证兑现。

二、狠抓肥料,增强地力。当前应当广泛开展一个扎扎实实的积肥运动,给夏收作物普遍施一至二次追肥,给棉田备足底肥。

1.重视集体积肥。集体饲养的大牲畜和其他家畜、家禽,逐室、逐圈、逐场按头数规定积肥任务,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以奖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积肥专业组,沤肥、熏肥、拉运城粪、管理公厕等。

2.鼓励社员交售家肥。民主议定每户交肥任务,分等论质,合理付酬。超额完成任务者,另给奖励。付酬办法,可以记工分,也可以粮换肥,也可以现钱收买。

以往积肥运动中拆掉社员的炕、墙等,未修补的,应作出规划,积极修补。今后社员家庭陈墙、旧炕、老烟囱,拆旧换新,随拆随修。或者采用包工分的办法,由社员自己拆换。

3.大抓养猪积肥。从生产队的零星土地、开垦的荒地、集体菜地或现耕地中,给每个养猪户划拨二分左右饲料地。

收购任务实行包干,奖售政策按时兑现。

4.因地制宜种植绿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计划地种植黑豆,作为肥料。

5.集中使用化肥。应将90%以上的化肥使用在粮棉基地。

6.充分挖掘城镇肥料潜力,尽可能地利用城市污水浇地。

三、充分发挥现有灌溉效益,积极发展小型水利建设。

1.整顿健全灌溉管理组织。改进用水制度。认真总结灌溉经验,因地、因时、因作物进行合理灌溉。当前要抓紧渠、库维修和排灌机械的检修,积极做好春灌工作。

2.有条件地区,应积极发展费工小、见效快的小型水利工程。物力、财力有困难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3.泾、渭、洛灌区,应积极排除渍水、防治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

4.积极发展排灌机械和电力灌溉。今后排灌机械的分配,首先解决粮、棉基地机井灌溉的需要。积极修配现有排灌机械,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大力修配、制造农业机具;适当集中使用拖拉机。

1.抓紧修造小农具。认真调查农村小农具情况,缺什么,缺多少,作出修造计划,注意安排落实。抓紧农村铁、木匠的归队工作,争取每个集镇有铁木业生产合作社,每个生产大队有烘炉,逐步形成小农具修造网,达到小修不出队,大修不出社。铡刀、镰刃、铁板铣等,由省定厂集中生产,供应全省。当前应抓紧夏收小农具的生产,立即着手安排,落实计划,切实督促检查,保证不误农时。

2.抓紧修配农业机械。调整机械工业设备和技术力量,扩大拖拉机、内燃机的配件生产。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用机具的配件制造与维修,要作具体安排,任务逐项下达到厂。今后基本建设计划,对拖拉机、内燃机和汽车等配件的制造力量,应加以安排。

3.适当集中使用拖拉机。对各地现有拖拉机,应适当集中使用于粮棉基地,对不同的型号,作适当的调整。拖拉机站分布很分散的,应适当合并。有些社站,可改为国营。今后新增的拖拉机,应将其95%以上分配给粮棉基地。同时,应将其他方面的拖拉机,适当调整一些到农业方面来。

五、积极发展农村用电,增加农业动力。

1.统一电权,节约工程投资,充分发挥设备潜力。今后农村用电的规划和物资调度,均由电业部门负责,地方和其他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积压的和不配套的电动器材,由电业部门统筹安排。

2.农村用电,大体按农(农业)、工(工业、加工业)、照(照明)加以安排,同时尽可能地实行综合利用。

3.边计划、边行动,力争夏收前安装一批线路和相应的配、用电设备。

六、恢复“四坊”(暂缺)。

七、恢复“三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种子站),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工作。

1.力争春耕前后,县县恢复“三站”;县以下根据过去布点情况,分片成立技术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队队(生产队)建立技术推广员。

2.已转业的农业技术干部,应限期归队,发挥专长。

3.各级农业部门,都要把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当做自己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不断壮大农业技术队伍,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并为群众欢迎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

八、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

1.由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力量,对近几年来国家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并根据以下原则加以处理:凡是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而土地仍有多余的,应核实面积,核定产量,规定蔬菜或粮食自给任务;凡是项目已经“下马”的,土地暂交生产队使用,以后如有新建工程,尽先利用这部分土地;凡是项目已经建成,但生产“下马”,只有维护任务的,其多余的土地,可以归原建设单位耕种,也可以调剂给缺少耕地的机关单位使用,也可以暂交生产队经营。今后国家建设,要合理布局,尽量节省土地,少用好地。用多少,征多少;当年用,当年征。凡是全民所有制事企业和国家机关团体征用现耕地,一律须经省民政厅审批,数量较多的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2.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建设用地,必须报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社队企事业占用土地过多的,应当退回生产队。

3.社员新盖房屋,首先利用村内旧庄基解决。最近几年内,一般不需占用现耕地,必须占用,应经生产队社员大会同意。

4.水利部门应当认真总结灌溉经验,迅速采取措施,治理和控制土地沼泽化、盐碱化。

5.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垦殖荒山、河滩。除由当地生产队垦殖一部分外,主要组织城市机关团体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去搞,也可以结合压缩城市人口,组织一部分市民去搞。必要时国家可以适当投资。

6.今后林、牧用地,主要向荒山、河滩安排,不要占用平川耕地。

7.有关部门应总结过去建设用地经验,制定设计标准,节约用地。

九、调整复种,合理倒茬。

1.正确贯彻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同时并举的方针。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目的,都是为了多收。在安排种植时,既要从当年增产出发,又要从摆顺茬口、来年增产出发,因地制宜和合理安排复种和倒茬的问题。

2.尊重生产队在安排农作物上的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应当由生产队自己决定,国家主要是通过农产品收购计划,指导作物安排。对一些稀少的经济作物,可以采取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指标同时下达,而且要求产量为主。

3.关中可适当增种一些夏杂粮、绿肥和苜蓿,少种一些晚秋和回茬麦。尽可能地多种正茬麦。汉中盆地可适当压缩麦田面积,增种苕子、胡豆和油菜,提高地力,狠抓水稻生产。

4.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用开荒、垦种河滩地、改良盐碱地等办法,扩大耕地,以利茬槎。

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务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和基层干部、群众、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总结复种倒茬的增产规律,提出当地切实可行的调整意见和具体措施。

十、加强粮棉基地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备。

省委已经决定,从省、地两级抽调一批骨干,充实粮棉基地县一级的领导力量。

地、县两级应加强社、队干部的配备,并使之稳定下来,增长经验,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公社书记、社长的实际工作能力,应相当于强的县部局长级干部,其他领导成员亦须相应配强。在公社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定土生土长的农民干部或经过实际锻炼、懂得生产、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干部;还可以选配个别优秀的大队支部书记、队长担任公社不脱产的副书记或副社长,吸收个别优秀党员参加公社党委会,使他们参与公社重要问题的讨论,对公社起参谋和联系群众的作用。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的配备,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经由社员选举产生,把真正思想好、作风好、劳动好、办事公道、联系群众、按政策办事的人选举到领导岗位上来。要注意保持一定数量土改和合作化时期的干部;注意青年和老农搭配。调换生产大队干部,必须经过县委批准;调换生产队干部,必须经过公社党委批准。特别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训练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恢复和发展粮棉基地的生产,争取尽快恢复和发展全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粮棉基地的生产搞上去,不仅是这些地区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和全省人民的重大任务。因此,各方面、各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一任务提出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些基地,是全省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重点,也是所在地各专区的重点,省、专两级都要对其加强领导。加强对粮棉基地生产的领导,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的生产可以有丝毫的放松。在目前情况下,更需要其他地区加倍努力,搞好工作,多打粮食,多产棉花,支援国家建设,支持粮棉基地的生产。因此,各地都要毫无例外地教育干部,教育群众,长志气,鼓干劲,识大体,顾全局,埋头苦干,把生产搞好。西安市委、各地、县(市)委,均应根据上述精神,从当地实际出发,提出本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积极工作,力争今年夏季和全年丰收,为尽快地发展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1962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