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原来这样说
10001300000021

第21章 养生过度有损健康

“原典”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道德经·第五十章》

“古句新解”

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养生过度的缘故。

老子提倡过一种寡欲质朴,纯真自然的生活,认为这样才不会伤残人的本性,可以活得长久。他认为欲望太盛、供奉太多,反而使生命受到损害。

有这样一位妇女曾经就是个养生过度的人。她订了许多卫生保健方面的报刊,经常剪贴、复印下来,分送给朋友和老同学。她也关注电视上的健康节目。一次她特地打电话通知她的老同学,第二天有治疗高血脂的节目。她的老同学说:“我的血脂还正常。”她劝道:“以后说不定会高呢!”她常怀疑自己有这病那病。身体某一部位稍有疼痛,就害怕“长东西”了,弄得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负担很大。后来她在别人的劝说下上了老年大学绘画班,还每日与老伴出去锻炼,才感觉精神和身体都好多了。

中医理论非常好,非常奇妙。中医治病的本质是和谐,它不讲究杀菌杀病毒,而是给你调理阴阳平衡,虚实平衡,气虚补气,血亏补血。比如,现在很多人每天吃一大堆补品,说这个好,一小点可以补充那么多营养。其实未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不用吃饭,只吃补品就行了。

任何东西少了不行,可并不是说多了就好。比如维生素C,成人每天的需求量是100毫克,如果你摄取了200毫克,多余的就会从尿液中排出,不会有什么其他问题。可如果你长期摄取过量,它会通过肝脏先储存起来,然后再一点点释放,如果你摄取的量过多,肝脏储存过多,就会导致中毒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肝细胞坏死。每年因过量服用补品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养生要适度,适度包括营养的适度、运动的适度、心理的适度。

过去困难时期,营养不良的人很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吃得太多,于是出现了肥胖、超重等问题。也有一些人粗粮吃得很少,这样特别不好,人类就是从吃粗粮过来的,玉米、小米、高粱、南瓜、土豆、红薯都是很好的食物,含有非常丰富的天然营养,所以东西要搭配着吃。另外要注意的是,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适可而止。俗话说:“七八分饱,百岁不老。”

人为什么要吃七八分饱而不是全饱呢?老虎生活的环境里,吃的东西不是每天都有,抓到猎物就要吃个够,接下来的两三天不吃都没事。而我们人类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天天都有吃的,如果吃得过饱过量,就容易吃出病来。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我们吃完东西后,要等血糖上升才有饱腹感,如果吃得过饱,等血糖上升的时候,一定又会觉得撑了。所以吃得快的人一定容易发胖。

这就像一个汽车制造厂,每辆汽车需要4个轮胎即可,生产1万辆汽车即需要4万个轮胎,如果你做了40万个轮胎,当然会把整个车间都给占满,反而无法生产出汽车了。所以任何东西如果违背了适度均衡的原则,好东西都会变成坏东西。当然,有特殊需要的人适当多补充一些复合营养还是对健康有益的。“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格言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而且历久弥新,到今天仍然适用。

生命在于运动,人若不动,也就不能生存,更不能成为有思维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但运动必须合乎科学,按照科学规律去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一个人如果不按科学规律去运动,盲目地做一些不适合于自己身心的运动,那就不仅得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健康。心理的适度也就是心态平衡。有人说:“心理平衡哪里能做得到?有时候碰到某件事情我就会特别着急,平衡不了。”

心理平衡,不是讲心如止水、心如枯井,更不是说麻木不仁。心理平衡的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要过度。比如说今天你中了个大奖,请朋友吃饭,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可你大喜过望、酗酒过度,没准回家就脑溢血了,变成乐极生悲。再比如说你不小心丢了钱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吸取教训就得了,可要是你为此而捶胸顿足,寝食不安,就会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后变成抑郁症。所以我们遇事尽量不要大喜大悲、大惊大恐。

过度的情绪波动会伤害内脏,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许多病,要尽可能保持理性、适度的情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然而养生过度对健康反而有害。人不要把养生作为生活的唯一追求,过分执著养生,甚至定出种种规章、禁忌,活得并不自在。稍有不适便忧心忡忡,这样的心态对健康极为不利。

人们应该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掌握必要的医学常识,让身心处于轻松状态,做些令精神愉悦的事,潇洒并快乐地活着,这才是最好的养生。